种植高粱,了解高粱的叶子,是具有呼吸和蒸腾作用的器官

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高粱的叶。高粱叶的多少,在同一品种中是比较稳定的。一般来说,早熟品种12个叶左右;晚熟品种18个叶以上。不过,在栽培条件不同时也有变化,如春播要比夏播的叶子多1-3片。而叶片展开数目与穗分化的进程有一定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出叶数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来控制调节生长发育的进程。叶的内部含有叶绿素,是营光合作用的器官,兼有呼吸和蒸腾作用。

高粱叶互生在茎上,由叶鞘、叶片和叶舌三部分组成。

(一)叶鞘,叶鞘花叶的下部,呈长圆筒形,既厚又坚韧,紧紧地包住茎秆的节间,有保护茎秆和防止折倒的作用。

(二)叶片,与叶鞘相连伸展在空中的部分叫做叶片。高粱叶片的边缘较平直,表面光滑而有蜡质。叶片中央有较大的叶脉,叫主叶脉。叶脉有灰色、白灰色、黄色三种。灰色叶脉的品种,其茎内富含液汁;白色和黄色叶脉品种的茎内含液汁较少。主脉两侧有许多平行的细小侧脉。一般高粱的叶片长30--80厘米,宽4.0-10厘米。但叶片的长宽也与品种和栽培条件有关,晚熟品种一般要比早熟品种的叶片面积大,同一品种,土壤肥沃墒情好的比土壤瘠薄和墒情不足的叶子生长的宽长些。高粱在幼苗期间,由于品种不同,叶色有绿色和紫色两种。在苗期遇到低温、水分过多或缺磷时,叶片也往往呈现紫色。

高粱品种不同,其植株整齐度和分蘖力强弱也不一,对高粱单株形成最大叶总面积的时间有很大影响,一般是在抽穗末期至开花初期,但植株整齐度高、分蘖力差的,叶总面积的最大值出现的较早,植株整齐度差,分蘖多的,叶总面积的最大值-般出现较迟。但经过一定时间以后,下层的叶片又要逐渐死亡,单株的叶片的总面积开始就急剧下降。

高粱在成熟前,子粒和茎叶中都含氰酸(HCN),这种物质有毒,不宜大量作鲜料喂养家畜。高粱体内的氰酸是由糖转化而成,其含量多少与植株的大小、部位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高粱苗期(出苗2-4周)含量最多,不适于鲜株作青饲料哏牲口,以免中毒。以后逐渐减少,到成熟时即大部消失。同一株上,叶内含量最多,上部叶又较下部叶含含量多;分蘖、分枝较主茎为多。据分析,叶内氰酸含量约占全株含量的65%,茎的含量约占20%,子粒含量约占15%。

一日之中,中午含量最多,早晨最少;气温低而千燥时,容易形成,且大量积累而含量多;在温度高、土壤较湿润的情况下,氰酸随着植株蒸腾量的增大挥发掉,而含量减少;施氮肥多,则含量较高。

对高粱叶片的横切面观察,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水分多时,能起植株体内过多水分的蒸腾散失作用,当土壤水分供应不足时,不但气孔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而且由于泡状细胞的水分散失,体积缩小,使叶片卷曲,增强抗旱性。表皮内部的叶肉组织由薄壁的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内有许多叶绿体,里面含有叶绿素。在光照条件下,利用植株从外界吸收进来的水分、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制造成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供植株各器官的生长需要,到生育后期大量有机物质转到子粒中去。维管束平行排列在叶肉组织中。叶片的维管束是养分和水分的运输管道,并有支持叶片的作用。

近几年来,发现高粱、玉米等是光合效率高的碳4作物。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主要是碳4作物高粱固定二氧化碳的酶,对二氧化碳的亲和力比碳3作物大得多。如碳3作物小麦、大豆等,只能利用空气中全部二氧化碳的70-85%,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减少到相当于原始浓度的30%以下时,光合作用即不能进行。而碳4作物高粱却能利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98%以上,此外,碳3作物光照时会增加一部分呼吸作用的消耗(光呼吸),而碳4作物高粱的光呼吸比较弱,更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生长速度快,所以产量也较高。

(三)叶舌,叶片和叶鞘相连的地方,有一个环状物包住茎秆,叫做叶舌。叶舌甚为短小,长仅1-3毫米,膜质分裂,通常与叶呈45度角。有防止水和尘土、虫等物进入叶鞘内侧的作用。

本篇文章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