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军人为养活全家,不舍花钱,中秋节和老伴手掰五亩玉米
王维的诗中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中秋,离家的游子归家,漂泊的旅客返途,男女老少纷纷回到家中,大家围绕着一桌丰盛的饭菜聊聊近段时间所发生的趣事儿。而在今年的中秋节,山西运城一个普通的村庄里,67岁的宁姓老人和他的老伴却还在地里忙活着。“今年种了5亩地黄,现在死了好多,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几天天天发愁,不知道该咋办,哎,一年就指望这点养活全家,劳力财力都投入了,哎。”奶奶说。

已经进入秋季,前几天天气中的多云已经散去,也许是为了照应节日,今年中秋这天一反前几日的阴霾,烈日炎炎,老人在玉米地里挥汗如雨,随着他们熟练无比的动作,一个一个熟了的玉米被掰了下来,收入他们带来的编织袋中。从早上到下午老两口就在地头吃饭,吃完接着干。

当被问起为何今天是中秋却还在地里辛苦劳作时,老人说:“这掰的都是钱,都是命啊!”记者了解到,因为家庭贫困,儿子又残疾,全家平日里的生活都靠这五亩玉米地的收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今天大家都忙着过节,但是地里的玉米已经熟了,他们得抓紧时间赶快收下来,然后卖个好价钱。

老人说,自己曾经是退伍军人,年轻时在部队里待过一段时间,后来年限到了选择退伍。然后结婚、生子,过上了普普通通却简单幸福的生活。“全家就指望这点玉米了,能比去年好一些,希望能把赔的钱赚回来,这几年农民真不好做。”爷爷说。

儿子长大后,选择了去外地打工谋生。但谁知不幸却突然降临在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里,儿子是卡车司机,因为车祸,导致身体残疾。于是只好又回到了家乡,由父母照顾着。

老人的双手因为长期的劳作,已经衰老得十分严重,上面布满了厚厚得老茧。这是辛苦劳作了一辈子的手,也是一双撑起了全家生活的手。

从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开始下地掰玉米,一直到日上三竿,两位老人都没时间喝一口水,不停得掰着玉米,收着玉米,编织袋装满后就打包捆起来放到自家的小三轮上。

下午五点多,两位老人终于收完了这五亩地的玉米棒子。他们将所有收好的玉米用袋子捆好放上三轮车,这时太阳已慢慢下山。从清晨到黄昏,在大部分人都还在家中准备再享受一餐晚饭时,宁大爷和老伴开着三轮车,行进在归家的途中。也许今晚等待着他们一家三口的“丰盛晚餐”,是一顿玉米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