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优势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大豆的受光空间,大豆带和玉米带年际间地内可实行轮作,适合机播、机管、机收等机械化作业,同一地块大豆玉米和谐共生、一季双收,实现稳玉米、增大豆的生产目标,能够切实发挥该技术增产增效优势。


合理选择适宜种植模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核心是扩间增光、缩株保密,需综合考虑当地纯作玉米大豆密度、整地情况、农机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的大豆带和玉米带的行数、带内行距、两个作物带间行距、株距。种植密度要充分保障复合种植玉米密度与纯作相当,大豆密度达到纯作70%以上。可选用4比2、4比3、6比3等模式,由于复合种植技术配套作业机械相对不足,种植主体可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和现有农机条件,合理选择适宜种植模式。


科学田间管理:化学除草。

使用除草剂坚持“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定向或隔离喷雾处理为辅”的施用策略,坚持因地制宜、治早治小。


科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单作玉米、单作大豆相比,各主要病害的发生率均降低。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进行统防统治。一是防治点蜂缘蝽;二是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荚螟、食心虫、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黏虫;三是防治玉米锈病。


科学田间管理:适期化控调节。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边际效应增强,但单位面积群体较大,存在倒伏减产和影响大豆生长的风险。控旺调节剂不得重喷、漏喷和随意加大药量,过了适宜施药期也不得喷施。如喷后6小时内遇雨,可在雨后酌情减量重喷。大豆结荚鼓粒期应避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做好防灾减灾

大豆、玉米生长期是干旱、洪涝、风雹等极端天气高发期,应加强灾害天气监测预警,科学应对气象灾害,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大豆苗期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下扎,可起到蹲苗效果,但如果叶片失水较重则应及时浇水。7月底8月初,如遇旱应及时灌溉,防止大豆落花不结荚、玉米卡脖旱。大豆、玉米生长后期,遇到大风天气出现倒伏时,可喷施叶面肥,防治病虫害,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大豆、玉米生长期间降水较多,要提前疏通沟渠提高排涝能力,如遇强降水形成田间渍涝,应及时排水。受涝地块容易造成土壤养分流失,排涝后应及时在大豆带和玉米带之间追复合肥10公斤,或适当喷施叶面肥,减少对产量的影响。


合理机械收获

根据大豆、玉米成熟顺序和种植模式,合理调配机械,适期收获。一是先收玉米后收大豆,玉米在完熟期收获。4比2模式应选择整机宽度小于等于1.6米的2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4比3、6比3模式应选择整机宽度小于2.1米的3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二是先收大豆后收玉米,大豆叶片全部落净,摇动有响声时收获。4比2、4比3模式应选择割台宽度大于1.4米的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6比3模式选择割台宽度大于2.45米的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三是大豆、玉米同时收获,大豆、玉米同时成熟,可用现有大豆和玉米联合收获机前后同时分别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