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些,小麦蚜虫再也不怕了
小麦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俗称油虫、腻虫、蜜虫等,可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在小麦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全世界各麦区均有发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小麦蚜虫的防治方法吧!
麦蚜的危害:
麦蚜俗称蜜虫、腻虫,属同翅目,蚜科。我国常见的麦蚜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及黍镒管蚜。这三种蚜虫在各麦区均有分布,常混合发生,以麦长管蚜与麦二叉蚜为主。麦蚜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小麦茎、叶和嫩穗的汁液。小麦苗期受害,轻者叶色发黄、生长停滞、分蘗减少,重者麦株枯萎死亡。穗期受害,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干枯不结实,甚至全株死亡。此外,麦蚜还可以传播多种麦类毒素病。麦长管蚜和二叉蚜是黄矮病的主要传病媒介,二叉蚜的传毒力最强。

麦蚜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从小麦苗期到乳熟期都可危害,刺吸小麦汁液,造成严重减产,麦蚜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病。

防治方法:
(1)利用天敌
麦田中麦蚜的天敌种类较多,主要有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蚜茧蜂等,其中以瓢虫及蚜茧蜂最为重要。对这些天敌资源应加以保护利用,当益害比达到1:80或僵蚜率达到30%时,应以利用天敌为主,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尽可能避免在治蚜时杀伤天敌。为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必要时还可以人工繁殖释放或助迁以控制麦蚜危害。

(2)农业防治
1、合理布局作物,冬、春麦混种区尽量使其单一化,秋季作物尽可能为玉米和谷子等,同时选择一些抗虫耐病的小麦品种。
2、播种前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可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冬麦适当晚播,实行冬灌,早春耙磨镇压。作物生长期间根据需求施肥、给水,保证NPK和墒情匹配合理,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4、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在孕穗期要喷施壮穗灵,强化作物生理机能,提高授粉、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
5、返青期肥水要避开瓢虫产卵盛期,保护瓢虫卵和幼虫;严格掌握害虫防治指标和天敌利用指标,减轻对天敌的杀伤。
(3)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可用60%吡虫啉格猛FS、20%乐麦拌种,以减少蚜虫用药次数。
2、早春及年前的苗蚜,使用25%大功牛和除草剂一起喷雾使用。
3、穗蚜使用25%大功牛噻虫嗪颗粒剂和5%瑞功微乳剂混配或单独使用。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防治麦蚜的关键时期。可用天达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加3%天达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作植株喷雾,防效可达95%以上;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10-12克,对水15-30千克喷雾,防效达90%以上,对天敌基本无害。尿洗合剂(尿素洗衣粉和水之比为1:1:300-500)喷雾,具有较好的灭蚜效果。抗蚜威(群蚜威)对蚜虫有特效,防治对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的蚜虫有良好的效果,且对蚜虫有特效,防治对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的蚜虫有良好的效果,且对叶片背面的麦二叉蚜也有防治效果。
使用方法:亩用50%可湿性粉剂4-8克,兑水20-50千克均匀喷雾,残效期7-10天。对瓢虫、草蛉等主要天敌安全无害。
看完记得关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