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麻栽培
黄麻栽培
黄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它的纤维是麻纺工业的主要原料,是对外贸易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资。黄麻种子含油14%,可作工业、医药用油。麻杆可作活性炭、板壁和燃料之用等。
种子处理 播种前半个月左右将已选好的种子晒1~2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为了避免种子带菌,用药剂拌种(100斤种子用3~5两西力生或赛力散)。拌药后的种子密闭在种子瓷内,使药性渗透到种子里,杀死病菌,以减少病害。
整地 黄麻植株高大,根系入土深,吸肥吸水力强,一般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好。过砂或疼薄的土地不宜种黄麻。种黄麻的地最好靠近水源,这样便于浸洗。由于黄麻种子小,幼苗顶土力弱,因此必须精细整地,要求作到深耕、土细、畦平,哇面呈“龟背”式,中间略高,两边略低,不要做成“猪槽哇”,以免哇面积水,影响出苗。同时做到草根尽,底肥足,三沟通,排水通畅。如果整地不合要求,就会造成出苗不齐,生长不良。深耕不仅增加保水保肥能力,而且能促进主根深扎,一般要求深耕5~6寸。如用冬闲地种麻,要在冬前进行一次深耕,使土壤在冬季风化,增加土壤肥效。到播种前,再耕一次,把地整好。哇宽以种黄麻的行距而定,一般以6~7尺为宜,沟宽1尺左右,沟深5~6寸。但地势低的硅要窄些,沟要深些,以利排水。在整地前最好撒6%六六六粉2~3斤,拌细土撒匀,然后立即整地作哇,将药土翻入土中,以杀灭地下害虫。
施基肥 要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配合的比例以3:1:2较为宜。底肥是基础,底肥用量应占全部用肥量的50%以上,并且以有机肥料为主;一般每亩施土杂肥100担左右(或每亩河泥100~150担;或绿肥2000斤;或人粪尿15~20担,磷肥30~40斤,草木灰2~3担)。播种 黄麻是一种喜温作物,播种过早,遇上低温多雨,容易发生种子霉烂造成缺苗、死苗;播种过迟,缩短了生育期,会茎短皮薄,降低产量。据实践经验,土温稳定在摄氏16度以上才宜播种。浙江一般谷雨至立夏播种。如4月下旬温度较高,也可以适当提早开始播种。因为这一时期一般雨水较多,要注意抓紧时机,抢晴天播种。黄麻播种多采取条播,不宜用撒播。因为采用条播,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麻地营养面积,保证株数,提高产量和品质,而且可以节省管理用工。
行距一般是6~7寸。每亩播种量应视播种迟早、种子质量好坏而定。
早播的和种子质量差的应多播一点;迟播的和种子质量好的就可少播一点。播种量一般长果种(种子墨绿色)2~2.5斤,圆果种(种子深褐色)2.5斤左右。由于黄麻种子小,顶土力弱,在播种时,要特别注意作到匀播、浅播、浅盖,否则,就会影响出苗。播种后最好用细土杂肥盖上薄薄一层,这样既可以保温保湿,又能防止雨后表土板结。
如果种黄麻的地是砂质土壤,播种后,可用滚压一次,能促使出苗早、出苗好。

管理
(1)苗期管理:黄麻播种后,如条件适宜,一般四、五天就可以破口发芽,这时需施“开口肥”,以每亩10担稀人粪尿为好。六、七天即可全苗,苗高1寸左右,结合除草,间堆苗,施好“漂秧肥”,每亩稀人粪尿15担左右。如有缺苗,应采取补苗不补种办法,在密苗处选大苗移栽补缺,这样才能使麻苗生长平衡,苗高4~5寸。进行定苗,并看苗每亩施6斤左右尿素作为“平衡肥”。
(2)-合理密植构成黄麻产量的因素是单位面积上的有效株数和单株纤维重量。太稀,麻株生长比较高大,单株纤维重,但有效株数少,纤维质量差,不能获得优质高产。太密,虽然株数多,但植株矮小,单株纤维轻,笨麻多,产量也低。生产实践证明,一般来说,浙江省麻区,长果种黄麻每亩留苗3~3.5万株;圆果种黄麻每亩留苗
2.5~3万株左右,广东、福建省麻区圆果种黄麻每亩留苗2~2.5万株;湖南省麻区,长果种黄麻每亩留苗2.5~3万株。
(3)重施壮杆肥黄麻进入旺长期后,所需要的养分也相应增
加,这一时期施足施好壮杆肥,对减少笨麻,增加有效麻株,促进长杆、厚皮,增加纤维产量有显著作用。根据浙江麻农的经验重肥分2次施下,第一次在6月中旬(麻高1尺左右),以菜籽饼肥、猪羊粪等有机质肥为主,使肥料在梅雨季节充分分解,供黄麻进入旺长期时吸收。一般每亩80斤菜籽饼、10~20斤氮素化肥及20~30斤过磷酸钙拌和。对土质较瘦的地块每亩施20担猪羊粪。第二次在7月上旬,一般每亩施硫酸铵20斤左右,促进麻株旺长猛发,达到“荫蓬入伏”,根据麻株生长情况,对黄、矮、小的三类苗,再施一次赶梢肥,一般每亩施15斤左右的硫酸铵,使长果种黄麻嫩过八月中旬,圆果种黄麻嫩过8月底。
(4)合理浇水防早黄麻进入旺长期后,叶面积迅速增大,蒸
腾量大,需要大量水分,尤其是伏天。麻地土壤由黑变褐,中午麻叶略向下垂,生长速率下降,表示麻株缺水,旱象露头,这时应立即浇水防旱。麻地浇水要勤浇,浅浇,‘夜浇日排。并做到,哇面不淹水,哇沟无积水,麻地“见黑不见白,见湿不见水”。如浇水不当,积水时间过久,容易引起麻株倒伏而影响产量。要求圆果种干干湿湿以湿为主,长果种干干湿湿以干为主。如遇台风或阴雨连绵的天气,要及
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
(5)病虫害防治 危害黄麻害虫很多,主要有地老虎、金龟子、蜗牛、野恬瑜、玉米虫、蚜虫、造桥虫、斜纹夜盗蛾、红蜘蛛等。
防治方法:地老虎和金龟子的幼虫主要危害麻苗,可以用堆草诱杀办法,在清晨捕捉;或在整地时每亩地撒下六六六粉2~3斤防治;或采用毒饵诱杀。毒饵用敌百虫1两加水成液,拌上切碎的鲜草100斤,撒在麻地诱杀;或用90%晶体敌百虫1斤,加水1500斤喷洒。玉米螺对长果种黄麻危害很大。最好的办法是进行玉米毒土灌心,玉米螺消灭在麻地之外,不使其迁移到麻地危害;在7月中、下旬用25%的二二三乳剂1斤,加水200~300斤,喷射2次进行防治,效果很好。如发现麻梢有凋萎枯死现象时,应立即剪梢捕杀,以免蔓延危害。如发现造桥虫和斜纹夜盗蛾等危害,应及时用90%敌百虫1斤,加水1000~1500斤;或50%可湿性西维因1斤,加水400~500斤喷洒。
危害黄麻的病害主要有黄麻茎斑点病、黄麻炭疸病、黄麻根腐病、黄麻根线虫病等。
防治方法:黄麻茎斑点病是长果种黄麻的主要病害,常用的药剂有0.5%波尔多液或1000~1500倍退菌特液,每亩用量100~150斤。黄麻炭疸病,除在播种前认真进行种子处理,采用冷水温汤浸种消毒种子外,在成株期时主要是增施草木灰等有机质肥料,控制氮素化肥的用量。及时拔除病株并将它烧毁。此外,还要注意选用抗病品种。黄麻根腐病,除对麻地实行合理轮作、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外,主要是增施有机质肥料,降低麻田湿度,加强肥水管理,减少笨麻。黄麻根线虫病可以实行轮作,特别是实行稻麻轮作,麻地经过淹水过程以后,可以基本消灭根线虫病危害。增施有机质肥料,改良土壤结构,也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