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起源

我国宋朝以前的人没见过玉米,宋代北方中国人食用的谷物是麦、粟、豆、稻、黍就是人们俗称的五谷;相比汉代已经极大丰富。

大约在1493年,哥伦布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16世纪初,葡萄牙人从海路把玉米传入印度和中国。另一条路线从欧洲经陆路传入土耳其、阿拉伯、伊朗,最后抵达印度,然后经西藏再次传入中国。还有第三条路线,经丝绸之路从西北地区传入中国,旧称玉米为番黍便是证明。玉米传入中国最早的文献记载是1511年安徽颖州志,距哥伦布发现美洲***只有19年。玉米最早从水路传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可能性最大。到18世纪中叶,南方各省已经广泛种植玉米。玉米很快就传到北方,并成为主要农作物,随后又传入朝鲜和日本。

玉米这种作物有个优点:产量大,容易管理;撒把种子不管理也能生长到时候掰玉米棒子就行,明代后中国南北方人口增长较快,必须有对应的粮食增长满足人口需求,玉米这时候适时闪亮登场,它生长快产量大,对当时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3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2位,年产量超过2亿多吨。

现在食用的小麦、水稻等禾谷类作物,都是从野生驯化而来的,只不过玉米在这其中表现得比较特立独行。人们对它的驯化可能在7000到10000年以前。大部分被驯化的禾谷类作物,在野外都保留着类似形态的野生植物,而玉米的却很难找到。

一般认为,玉米起源于一种杂草,这种草就是大刍草,它的原产地在墨西哥。

从玉米和大刍草的性状对比来看,它们两不仅都属于玉蜀黎属。在形态上也都是雌雄同株异花,雄花顶生,雌穗长于外侧。更重要的是,玉米和大刍草之间可以杂交。

生物学家在以蛋白质和DNA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则发现玉米和大刍草之间的分化,开始于9000年以前。如今它们两的外部特征已经有了明显的差距,比如玉米的子粒会被外部包裹着,不会自行脱落,但大刍草却依旧保持着从前的性状。

另一派持大刍草异常突变假说,这一假说是为了解决大刍草直向进化起源说遇见的问题而提出的。他们认为现代玉米从大刍草到后来的演化过于突然,这不太可能是长期驯化累积的后果,而是存在各种突变现象。

至于这个突变发生的时间,可能是在8000年前,那时当地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有火山爆发、寒冷、病毒等共同作用。因此,在这一假说当中更重视基因突变,而不是人类的“驯化”。

玉米在四川叫苞谷、东北角苞米、陕西叫金黍、甘肃叫番麦、河北叫棒子。而各地的人们也使用玉米做出了许多的美食,不论是玉米排骨汤还是各种玉米饼,都能引起味蕾的盛宴。

现代人把玉米重新作为营养食品和减肥食品,因玉米当中不仅蛋白质比大米高,维生素B2的含量也更高。而且科学研究显示,玉米当中许多亚油酸、卵磷脂等高级营养素,对防止细胞衰老有一定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