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趣
甄家豪博士教授社会科学的经验丰富。在2018年加入本院之前,甄博士先后在多间专上教育院校工作,包括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恒生管理学院(现为恒生管理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现为香港教育大学)及香港专业教育学院等。过去十年,甄博士教授过数以百计青年及年长学生,他们就读不同程度的政府资助及自资的基础文凭、文凭、高级文凭、副学士、衔接学士学位及荣誉学士学位课程,主修专业包括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及行政、翻译、传理、地理、历史、建筑、测量、计算机科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供应链管理
本系列工作坊以佛学内容为案例,相关工具与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科目及讲座活动的教学,欢迎珠海学院教职员以及中心合作机构同仁参加。第二期部派佛教要义系列讲座之五:业力——生命循环不息的动力 本讲座中,李钧杰教授梳理了部派佛教时期说一切有部、经量部和大众部对业的探讨,并系统地概述业的含义、性质、来源、类型、特色、功能与结果。[......] 本讲座中,潘宗光教授首先为听众介绍了古今中外的宇宙观以及科学如何看宇宙,接着阐述了佛教的宇宙观,最后分享了他本人对宇宙规律和性质的个人体会
注音: ㄔㄨ ㄎㄡˇ ㄔㄥˊ ㄓㄤ 脱口而出的话都符合文章规范。比喻才思敏捷,谈吐风雅。 【例】深厚的学养加上满腹掌故逸闻,使得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注音: ㄔㄨ ㄎㄡˇ ㄔㄥˊ ㄓㄤ 脱口而出的话都符合文章规范。比喻才思敏捷,谈吐风雅。 【例】深厚的学养加上满腹掌故逸闻,使得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注音: ㄔㄨ ㄎㄡˇ ㄔㄥˊ ㄓㄤ 脱口而出的话都符合文章规范。比喻才思敏捷,谈吐风雅。 【例】深厚的学养加上满腹掌故逸闻,使得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洪涛,2001,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桃花意象,《古典文学知识》2001.03 洪涛,2003,浮沉中的身体,《作品与争鸣》2003.03 洪涛,2004,道家自然理路的历史演进,《江淮论坛》2004.05 洪涛,2004,一个人,或者一个时代的传奇,《电视研究》2004.07 洪涛,2005,我和友情有一个约定——电视剧《香樟树》的文本解读,《电视研究》2005.02 洪涛,2007,有情无情:佛道渗透中的沉沦与超越,《内蒙古社会科学》2007.01 洪涛,2008,大学课堂应该有吸引力 《江苏高教》2008.03 洪涛,2009,以情为本:理欲纠缠中的离合与困境,《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2009.05 洪涛,2009,以情为本:理欲纠缠中的离合与困境,《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09.24 洪涛,2009,以情为本:理欲纠缠中的离合与困境,《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09.12 洪涛,2010,情、形焦虑:诗歌衰落中的回归与转向,“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0.10南京) 洪涛,2012,文学教育的爱与怕,《耕读偶记--文学研究与教学》2012.03 洪涛,2020,以禅喻诗:严羽的诗学思想及其文化旨趣,《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05 1.2018,中国汉传佛教文学思想史,国家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18ZDA239 2.2019,江苏诗史,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9WMB042
《学术研究》2022年第12期刊登我院高燕博士、研究生李美娟论文《经验世界中交互主体性的本原性思考——从阿伦特、海德格尔到胡塞尔》 文章认为,日常经验世界中交互主体性问题是交互主体性问题本身的一个重要维度和应有之义。从现象学发展视角看,现象学家们都重视对本原问题的研究,但由于各自思想旨趣的不同,他们对现象学“本原”的解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又进一步集中呈现在他们对“主体”的把握上,进而使得他们奠基于各自“主体”观的交互主体问题分析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蹀马”,即舞马之戏,唐代最为风靡,更于开元、天宝年间达到鼎盛。据《明皇杂录》等史料所载,每逢玄宗寿诞之日-“千秋节”,必以舞马助兴,伴《倾杯乐》。其舞容繁复,景象华美皆令人叹为观止,且艺术技巧极高,不仅具有浓烈的娱乐性而且蕴含着颂圣意味、仪式功能及象征寓意
威尼斯城师大新闻中心讯 近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第195期)刊发我校王传林副教授研究成果《秦汉数哲学的理论旨趣》(《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14日第7版),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网等全文转载。 文章认为,纵观秦汉时期的数思维与数哲学之发展理路,可见那时的人们基于周天化、数度化、对应化与同构化诠释天人关系的理论旨趣,同时亦见他们基于数度之道对日常生产生活、社会交往与政治制度的谋划与设计的价值旨趣与数度情趣。他们通过天身一体化、阴阳五行化、道德情感化与数度同构化建构出全新的天人形象和天人关系,以及宇宙图式、生活图式与政治图式
本书是作者多年钻研的想望,想建立“教育学”的系统,使之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构想中包括五部分:教育的本质,教育认识论,教育伦理学,教育方法,教育美学。前三本已经出版,本书是第四本。 本书名《融通的教育方法》,重要的旨趣是:基本上对“教育”和“教学”的定义有“广狭”之分:“教育”是“全面性的”,其“历程”,从生长发展说,是由胚胎开始到成年;其“内容”,从生命与生活说,则包括一个人一生所需要的“为人”与“做事”的普通知识与生活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