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空局
在深空探测领域,除了中国、美国定下远大的目标之外,欧洲人也定了个小目标。 欧空局日前表示,将在2040年将欧洲人送入火星。且强调要以独立及可持续的方式实现首次人类火星任务
2007年9月17日至18日,国防科工委举办了“第四届中欧空间科学合作研讨会”。本次合作研讨会是根据今年五月在巴黎召开的中欧航天局合作会议期间双方局长达成的共识并经与欧空局协调而举行的,是中欧空间科学每年一度的例行会议,主要针对欧空局中长期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宇宙憧憬2015-2025》)和我国《“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讨论落实了中欧空间科学合作项目意向。 会上,双方在空间科学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科学交流与研讨,介绍了各自的空间科学计划和项目,探讨了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内容和方式
“在中断三年和全球大流行之后恢复贸易展总是会遇到挑战”。 Ben Lyons Entertainment Software Association(ESA)就IGN最近的报告发表了一份声明,该报告指出,E3 2023将错过一些主要参展商,包括索尼,微软和任天堂的参展商。随着该节目在六月举行,欧空局已经触及了这些说法,并补充说(通过IGN): “E3在我们的行业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总是很高兴感受到对节目的热情,并听到它对不同人的意义
报告人简介: 许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博士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2010年3月至2021年4月任职于德国宇航中心(DLR),在此期间系统性开发了基于不同波段的辐射传输模式和大气反算法,被欧空局ESA主持的哨兵系列卫星哨兵五先导(Sentinel-5P/TROPOMI)和哨兵四(Sentinel-4)的官方业务化和科学算法采纳,同时负责撰写了臭氧总量业务化产品官方算法技术文档ATBD;2021年6月起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要从事地球与行星大气遥感反演相关研究。
比利时科学家发现,在太空中待6个月后,人脑会改变并适应失重状态,有些变化甚至在宇航员返回地球8个月后仍然持续。比利时宇航员拉斐尔·李乔亚表示,最新研究为新一代宇航员执行更长期任务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通讯·生物学》杂志
2008年2月21日,正当全国人民欢度元宵佳节之时,探访月宫的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经受了首次月全食的考验。据了解,月食期间,卫星长时间在阴影下飞行,由于不能接受来自太阳的能量,其温控和供配电等分系统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嫦娥一号卫星在设计之初已经充分考虑到了月食的影响,专门设计有适应月食环境的飞行程序
欧洲航天局(ESA)发布了红色星球表面冰冷冬季仙境的壮观图像,正好赶上圣诞节。 根据欧空局的说法,这些镜头的特色是位于火星北部低地的52英里宽的科罗廖夫冲击坑,其地板位于其边缘下方约1.2英里处。 巨大的火山口充满了水冰,中间的冰水全年厚约1.1英里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 开启中国行星探索之门[图]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太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郭文彬 摄影 中国网讯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太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一次性实现绕、落、巡三个任务,将实现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从而建立起人类对火星更为全面的认知
据CNET报导,哈勃太空望远镜通过一张濒临死亡的CW Leonis恒星的“诡异”图像来呈现万圣节气氛。 这颗恒星看起来像一个宇宙蜘蛛网,尽管对其外观有一个非常有根据的科学解释。 为了与万圣节保持一致,美国宇航局(NASA)将这颗恒星比作一个催眠的漩涡,一个窥视女巫的大锅和一个巨大的太空蜘蛛网
我国首艘太空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搭载的空间应用系统已于日前进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了有效载荷自检和装船、载荷综合电测等工作,各有效载荷工作正常、状态良好,空间应用系统将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上开展多项科学实验研究及技术验证试验。 据介绍,“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的关键技术验证”将在轨测试高精度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的工作性能,获得的试验结果将为我国 “卫星重力测量”“空间引力波探测”等空间计划提供重要支撑;“主动隔振关键技术验证”项目属于国内首次实施,能够为空间站高微重力实验平台研制奠定技术基础;“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项目研究微重力等环境对干细胞增殖分化、生殖细胞分化及骨组织细胞结构功能的影响,成果有望应用于心脏、肝脏疾病的治疗、器官移植、生殖健康,以及预防和治疗骨质变化疾病等方面;“两相系统实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由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开展微重力条件下流体的蒸发和冷凝实验,此项研究将在欧空局相关项目之前实施,有望使我国在此领域率先获得科学成果和实验技术的突破。 按计划,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将在今年4月中下旬发射,此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的收官之战,对于空间站工程后续任务顺利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胜利完成“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任务,为空间站建设任务奠定坚实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