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
太阳系(Solar System)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的行星系统,包括太阳以及直接或间接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其实一直都在变化。太阳是所有太阳系行星上的主要光源
恒星、彗星、流星、行星、卫星与地球,作为宇宙的重要组成员,各自有其特殊的存在与运动的规则,只是迄今已知者并不多。我们除了对地球的时空法则比较有所了解外,对于恒星中的少数(如太阳)、彗星(如哈雷彗星)、流星、行星(如地球等太阳系的九(或八)大行星,另加最近发现的第十(或九)个小行星)、卫星(如月球之于地球与众多的人造卫星)等的时空法则,其实所知甚为有限,更遑论是渠等彼此间之互动下的时空法则。本文综合恒星、彗星、流星、行星、卫星与地球,讨论各自应有的时空法则的论述成果,以及就恒星、彗星、流星、行星、卫星与地球互动时之时空法则,特别是彼等时空法则可能存在的差异与变动,将会影响星际之存续与运行态样
小行星是由行星碰撞,或早期太阳系形成时遗留下来的大块岩石。大部分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这是小行星最为密集的区域,估计数量多达50万颗,目前已编号的小行星中, 9月1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称,未来几天内将有两颗中等大小的小行星造访地球的宇宙邻居
参考消息网7月22日报道英媒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员7月18日说,我们可能在本世纪内开始挖掘月球表面,以获得铂等珍贵物资。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7月19日报道,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说,新一批亿万富翁决心帮助nasa重返月球,并在那里永久驻扎,这将为月球采矿的前景提供支撑。 布里登斯廷提到了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埃隆·马斯克等亿万富翁
鉴于菲莱登陆器在降落“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时,在低引力情况下弹跳到崖边被困。美国太空总署计划制造一种称为小刺猬(Hedgehog)的机器人,在低引力的小行星和彗星表面进行探索。 小刺猬是一个专为克服小天体低引力挑战的机器人,由美国太空总署位于加州喷气推进实验室、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共同研发
《美丽新世界》相貌平平的研究院尹石宇(柳承范 饰)从未想到,他的一个无心之举竟然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在和女友用餐过后,他被一种神秘病毒感染,随即变得情绪极不稳定,破坏力惊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病毒以极快速度蔓延,城市的街头被恐怖丧尸所占领……《天工开物》原本生产出来用 于清洁工作的RU-4机器人,在寺院服务一段时间后竟突然有了自己的意识,它了悟空性,超然解脱,令未来社会里过度依赖机器人的人类恐慌不已
导语:在太空中还有太多的秘密是我们人类所不知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地球也经历过几次被行星撞击,恐龙的灭绝便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那么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是撞到哪个位置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颗名为阿波菲斯的小行星,在2004年就被科学家发现,估算直径约400米,这个量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话,比当年导致恐龙灭绝的直径达10km的小行星威力小的多了,但也被认为是近期对地球威胁最大的小行星之一。 如果“毁神星”真的撞向地球,其爆炸威力将相当于50000颗广岛原子弹的爆炸当量,50000颗原子弹同时爆炸,落在一个城市或者即使是海里,这个毁灭能小觑吗? 要知道,上世纪初落向通古斯原始森林的那颗小行星,只有几十米(科学界认为有20-60米之间)大,就导致了2000多平方公里范围森林的放射性倒伏毁损,美国都有明显震感,650公里内的窗玻璃破碎,欧洲夜如白昼
腾讯科学讯(Everett/ 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将执行一项名为“1000天”的火星任务,届时数千名候选者将加入这个计划,火星任务是未来20年内NASA的重中之重。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认为:火星是太阳系中人类的目的地,登陆火星将在2033年进行,人类将再次踏上另一个星球,执行火星任务期间,我们的时 间和每一美元的资金都将花在登陆这颗红色星球的使命上。作为美国宇航局的优先项目,研究小组将在火星上建立一个基地,数千名宇航员候选者将为此进行训练和 选拨,最终将只有20名被留下
7月30日,由何梁何利基金会、威尼斯网站网址紫金山天文台共同主办,上海大学承办的“钱伟长星”命名仪式暨钱伟长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83279号小行星,由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推荐,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以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钱伟长先生的名字命名。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秘书长段瑞春,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方惠萍,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王生洪,vns85978威尼斯城官网院士方岱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周邦新、孙晋良,钱伟长先生家属及上海大学党政领导班子、校友代表和师生代表等出席会议
美国耗资3000亿的SLS火箭及登月飞船计划已经启动,预计2025年前后就能再次载人登月,中国也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现在已经完成了载人登月的关键技术攻关。 据航天科技集团最新消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今天开幕的2022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透露,我国载人登月目前已经进行多轮方案深化论证,完成关键技术攻关,正在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和月面着陆器。 新一代载人飞船和月面着陆器具有更优的性能、更强的功能、更高的可靠性安全性,能够将3名航天员送入环月轨道、2名航天员登陆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