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由高见道弘(TAKAMI Michihiro)博士主持的国际天文研究团队,发现金牛座的RY星有一层前所未见的半透明尘埃层,是覆盖行星宝宝的一层特殊“羽绒被”,具有可保温原行星盘之功能,此发现对行星形成演化理论具关键影响。该论文发表于在2013年8月1发行之《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研究行星如何形成是天文学界相当热门的领域,尤其环绕年轻恒星周围称为“原行星盘”的一圈盘状气体和尘埃,向来吸引许多科学家投身研究。一般普遍认为,原行星盘就是行星正在形成的现场。

年轻恒星和恒星盘诞生于分子云中,所谓分子云也就是一团巨大的尘埃气体云。尘埃对行星形成特别重要,不仅岩质地球由尘埃组成,连巨型气体行星木星的内核、环绕行星公转的月球、行星环,还有彗星和小行星等,也全都由尘埃组成。

建造于夏威夷毛纳基山上的“昴宿”(Subaru)望远镜,是全球最大红外线及可见光望远镜之一,已开发先进的天文仪器用来搜寻系外行星和原行星盘。在2009年开发完成的HiCIAO日冕仪,是具有自适应光学(adaptive optics)技术的遮罩系统,功能是可大幅提升行星盘面的观测解析力。目前有一组天文团队专门使用它进行大规模系外行星及行星盘普查计划(即the Strategic Explorations of Exoplanets and Disks with Subaru Project 英文缩写SEEDS计划)。

借由加入SEEDS计划,中研院国际天文团队得以在近红外波段观测,经比较实际观测结果和模拟方法后,成功地在金牛座的RY星这颗年轻恒星周围观测到它的原行星盘。金牛座的RY星是个和地球距离只有460光年的恒星,位在金牛座方向,是年龄仅约50万年的年轻恒星。

高见道弘表示,“这个尘埃层对刚在恒星盘中诞生的行星来说,还扮演一条覆盖着行星宝宝的特殊羽绒被功能,保暖著原行星盘的温度,并且有可能影响到这个恒星系统里所诞生的行星数目、体型大小,和主要成分。”因此该团队认为,此项新发现对于了解形形**各种不同系外行星系统如何形成,将会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