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
“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第九届) 会议论文=Proceeding Article 印顺法师研究华严学,对“初期大乘”的“华严法门”着力犹深。他判“华严法门”的菩萨乘思想是受“般若法门”的影响,其殊胜的地方就是以佛德来表现菩萨行。其次他对早出的华严系的单品经做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最早出现的《兜沙经》的组织与体系做了参考,同时亦参照了已有研究成果,形成独自一家的看法
一九六三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奉持不懈。 二○○一年,获颁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学位。 二○○二年,获颁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学名誉博士学位
谓若苾刍。已能离诸欲不善法。有寻有伺
供舍利可以帮助我们消减灾劫和苦难,使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也可以为我们化解一切猛兽和疾病的伤害,使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而且供舍利的功德是巨大的,并且通过供舍利还可以帮助我们增长智慧和意志。那么供舍利感应是什么呢? 佛经上说,舍利子是通过“六波罗蜜”(菩萨的修行)和“戒定慧”等功德所熏修的,是难得可贵而受到尊重的。近代印光大师也说,舍利子是修行人由于戒定慧的道力所成的,是心和佛相合的表相,和丹家所说的精气神没有关系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与儒家、道家思想产生激荡,形成互斥互融的微妙关系,而丰富了自身的理论内涵。至明代形成了三教同源之说,以佛教的立场肯定儒道二家,并加以融摄。近代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及印顺长老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对于儒、道二家的看法亦有其判摄之道,而学界对人间佛教的关注,多集中在与儒家的关系,对于道家层面的讨论十分缺乏,道家思想对于人间佛教的实践及思想如何助其落实之可能,是值得深入的议题
4月21日上午,以“包容互鉴 协和万邦——宗教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智慧与担当”为主题的2021年博鳌亚洲论坛宗教分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印顺法师,中国天主教澳门教区李斌生主教,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新疆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阿不都热克甫·吐木尼牙孜大毛拉,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作为嘉宾在论坛上展开深度对话。 与会嘉宾认为,“一带一路”是古丝绸之路的新时代篇章,是丝绸之路精神的当代延续与弘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