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摄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与儒家、道家思想产生激荡,形成互斥互融的微妙关系,而丰富了自身的理论内涵。至明代形成了三教同源之说,以佛教的立场肯定儒道二家,并加以融摄。近代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及印顺长老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对于儒、道二家的看法亦有其判摄之道,而学界对人间佛教的关注,多集中在与儒家的关系,对于道家层面的讨论十分缺乏,道家思想对于人间佛教的实践及思想如何助其落实之可能,是值得深入的议题
牟宗三在其《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中对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进行了详 细的评论与诠释,有关评论与诠释乃其后来《现象与物自身》之准备工作。 在《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中,牟宗三对康德的“超越的对象=X”、“智的 直觉”、“物自身”等关键概念进行了特殊的诠释,甚至可说是带有东方色彩 的诠释;与此同时,由于他的诠释亦与西方学者的诠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遂产生出这样的问题:牟宗三的康德诠释(尤其是有关“智的直觉”以及“物 自身”概念之诠释)之意义,究竟是在于“表示康德最终所应表示者以及促 成东西哲学之应有对话”,抑或仅仅是在于“借用康德之哲学语言来诠释中 国哲学”?笔者在本文中,将尝试讨论有关问题。在处理牟宗三之康德诠释 的合法性问题后,我们亦进一步讨论牟宗三如何融摄康德哲学而建立其有关 “现象与物自身”之理論,并将此理論应用于儒家哲学的天道思想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与儒家、道家思想产生激荡,形成互斥互融的微妙关系,而丰富了自身的理论内涵。至明代形成了三教同源之说,以佛教的立场肯定儒道二家,并加以融摄。近代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及印顺长老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对于儒、道二家的看法亦有其判摄之道,而学界对人间佛教的关注,多集中在与儒家的关系,对于道家层面的讨论十分缺乏,道家思想对于人间佛教的实践及思想如何助其落实之可能,是值得深入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