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
11月25日,由一公司、机电公司承担施工任务的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下闸首右扇人字门背拉杆预应力施工(即背拉杆张拉)完成,这是继11月21日下闸首左扇人字门背拉杆预应力施工完成后实现的又一重要节点,至此“天下第一门”背拉杆预应力施工全部完成,为大藤峡船闸2020年3月底实现通航目标定了基础。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船闸下闸首人字门创造了多项新的世界纪录:闸门由两扇人字门组成,每扇人字门高47.5米,相当于16层楼房的高度,比三峡单级闸门还高出9米;单扇门面积比两个篮球场还大,重达1295吨,比三峡单扇门重435吨,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门”。每扇闸门设置三层背拉杆,每层设三根主拉杆和两根副拉杆,两扇门共计30根背拉杆,是国内3000吨级人字闸门首次使用三层背拉杆的通航工程,技术难度之大超过三峡船闸人字门背拉杆预应力施工
黄鳝属亚热带鱼类,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及南部的中国、朝鲜、日本、泰国、越南、绚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我国除青藏高原以外,全国各水系都有出产,但以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及珠江流域的广东、广西资源量最丰富。但是,由于黄鳝具有较高的营养、药用和开发利用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各产区的人工大量捕捉,一些地区甚至发展到使用剧毒农药进行毁灭性捕捉,加之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我国的黄鳝野生资源由60年代的每亩年产6公斤下降到每亩年产量不足0.5公斤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刘诗平)记者8日从水利部了解到,珠江流域红水河珍稀鱼类保育中心近日成立,以强化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部门、红水河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近日召开珠江流域红水河珍稀鱼类保育中心成立大会及第一次理事会,成立保育中心,共同修复红水河水生态环境,维护河流健康。 业内人士认为,红水河生态环境多样,是珠江流域淡水渔业的摇篮和多种水生生物的天然种质基因库
生态环境部近日向媒体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7-9月)和1-9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通报指出,2019年1-9月,1940个国家考核断面全部采用采测分离模式开展监测。实际开展监测的断面共1930个,其余10个断面因断流和交通阻断等原因未开展监测
本文摘要:广州日报报导,珠江流域八省水文工作座谈会于本月20日~25日在广东开会。来自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湖南、江西、福建等省、自治区的水文专家,为保证珠江质优量皆的生命源泉承托沿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出谋献策。 专家们完全一致指出:必需强化仅有流域各省区整体专责协商意识,建立健全仅有流域突发性灾害应急预警系统,减缓仅有流域诸省区信息资源共享的步伐
地球上目前和近期人类可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水,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水资源包括河川径流、地下水、积雪和冰川、湖泊水、沼泽水、海水。按水质划分为淡水和咸水
目前珠江流域饮用水水源水质令人十分担忧,担负主要供水功能的部分江河水质呈下降趋势,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偏低。这是9日在深圳召开的“2005年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会议”上,有关专家透露的信息。 珠江水到底有多脏?据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珠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82.7亿吨,其中入河废污水量139.5亿吨,而珠江三角洲废污水排放量占总量的52%——真是吓人一跳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今天开启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介绍对今年汛情的趋势性研判结果时说,今年北部、南部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水利部将做好预报、预警、预案工作,守住水利工程安全防线。 李国英介绍,水利部对今年汛期特别是6月至8月份的汛情进行了初步的趋势性研判
本文摘要:鳗鱼,别称白鳝、白鳗、河鳗等,是指归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 鳗鱼,别称白鳝、白鳗、河鳗等,是指归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鳗鱼主要产于在中国长江、闽江、珠江流域、海南岛及江河湖泊中
12月14日下午4时19分,随着大藤峡公司总经理杨启祥发出指令,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左岸首台机组转轮启动吊装。历时80分后,两台桥机将转轮精准吊入预定位置,宣告转轮吊装成功。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共安装8台单机容量200MW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3台,右岸5台,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MW,多年平均发电量60.55亿k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