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平
5月23日,首次下潜人员深潜归来接受“洗礼”。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月23日在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北坡进行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第一潜。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搭乘“蛟龙”号成功下潜至4811米,水中时间8小时50分,海底作业3小时11分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记者刘诗平)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5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600亿立方米。按照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计算,相当于为北方地区调来了超过黄河一年的水量。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实现全面通水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刘诗平)中央气象台16日18时继续发布台风红色预警:强台风“山竹”的中心16日17时在广东省台山市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18时台风中心仍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境内,最大风力14级。 中央气象台预计,“山竹”将以每小时30公里左右的速度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16日夜间进入广西境内,18日凌晨前后在广西和云南交界附近减弱为热带低压。 大风方面,预计16日20时至17日20时,南海北部、琼州海峡、北部湾、广东中南部及沿海、珠江口、香港、澳门、海南岛东部和北部沿海、广西大部及沿海将有7-10级大风,阵风11-12级
新华社“雪龙2”号1月23日电(记者刘诗平)搭载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北京时间23日22时(当地时间23日16时)驶离南非开普敦港,前往南极长城站。 这是“雪龙2”号第三次穿越西风带,第二次前往南极地区。在开普敦停靠期间,“雪龙2”号完成了人员更换和燃油、淡水、食品补给,还接待了南非环境部组织的当地百名中学生上船参观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北京时间23日凌晨1时30分完成中山站附近的航道破冰,以连续破冰和冲撞破冰的方式,为“雪龙”号海冰卸货开辟了一段约14海里(1海里约合1.85公里)的冰上航道。 新华社“雪龙2”号11月24日电(记者刘诗平)“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北京时间23日凌晨1时30分完成中山站附近的航道破冰,以连续破冰和冲撞破冰的方式,为“雪龙”号海冰卸货开辟了一段约14海里(1海里约合1.85公里)的冰上航道。 “雪龙”号沿着这段冰上航道,到达更靠近中山站的预定卸货点,冰面雪地车运输和空中直升机吊运等南极冰上联合卸货全面展开
国家海洋局19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7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的第四高位。 公报指出,从保障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方面,加强应对海平面上升带来的生态和社会经济问题
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5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600亿立方米。按照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计算,相当于为北方地区调来了超过黄河一年的水量。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实现全面通水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刘诗平)记者8日从水利部了解到,珠江流域红水河珍稀鱼类保育中心近日成立,以强化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部门、红水河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近日召开珠江流域红水河珍稀鱼类保育中心成立大会及第一次理事会,成立保育中心,共同修复红水河水生态环境,维护河流健康。 业内人士认为,红水河生态环境多样,是珠江流域淡水渔业的摇篮和多种水生生物的天然种质基因库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记者刘诗平)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5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600亿立方米。按照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计算,相当于为北方地区调来了超过黄河一年的水量。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实现全面通水
新华社“雪龙2”号1月11日电(记者刘诗平)北京时间11日16时,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在首航南极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上释放了第一个探空气球。 首个探空气球是在南纬61度30分、东经27度41分释放的。科考队员将在6小时后释放第2个探空气球,在穿越西风带期间保持每天释放4个、每次间隔6小时,持续释放6天,以探测不同高度的气温、风速、风向、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