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河
本报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寇江泽)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2022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2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0.2%,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4%,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部近日通报2020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0.1%,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1%,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0%,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 主要江河水质状况方面,1-6月,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3.8%,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劣Ⅴ类为0.7%,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
第四季度,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9.6%,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 1-12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于10月8�D12日对太湖流域和东南诸河省界水体进行了水资源质量监测,其中太湖流域省界水体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四省(市)界河流22个断面和省界湖泊太湖(33个监测点)、淀山湖(3个监测点)共36个监测点,东南诸河省界水体包括浙闽、浙皖省界河流7个断面。 本月太湖流域省界河流水质91%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太湖有18.8%的水域达到Ⅲ类,7.0%为Ⅳ类,46.9%为Ⅴ类,27.3%为劣于Ⅴ类;淀山湖整体水质为Ⅴ类。 太湖18.8%的水域为轻度富营养水平,81.2%的水域为中度富营养水平
作为第五期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五年专项规划,《规划》立足我国水污染防治长期历史进程,以细化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要求和任务措施为基本定位,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和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三水统筹”的系统思维,以控制单元为基础明确流域分区、分级、分类管理的差异化要求,为各地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指南。 《规划》落实“水十条”编制实施七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兼顾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西北诸河,将“水十条”水质目标分解到各流域,明确了各流域污染防治重点方向和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水环境保护重点,第一次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在全国1784个控制单元的基础上,《规划》筛选了580个优先控制单元,进一步细分为283个水质改善型和297个防止退化型单元,提出了优先控制单元主要防治任务,实施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记者高敬)生态环境部7日首次公布了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说,从今年一季度起,将每季度开展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情况排名。排名城市范围为设置有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的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参加排名的断面为205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其中1940个为国家地表水评价断面,110个为入海控制断面),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和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等三大片区的主要河流和重点湖库
为全面、真实、客观反映2022年太湖流域片水资源消耗总量和用水水平,切实提高用水统计数据质量,太湖流域管理局(以下简称太湖局)于近日组织完成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安徽、江西共五省一市2022年度用水总量核算技术复核工作。 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根据《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关于做好2022年度省区用水总量核算及水资源量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用水初步核算数据和成果报告后,流域管理机构需在五天内组织完成各省区2022年度用水总量核算初步成果的技术复核工作,并将复核意见反馈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 接到任务后,太湖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提前谋划,在各省开展用水核算阶段便成立了由水资源管理处牵头,相关事业单位共同参加的联合项目组,严格按照水利部文件及相关技术规程要求,明确工作范围、工作任务、技术要求、任务分工、进度计划等内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到位,并提前完成用水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以及大中型灌区用水量的复核工作
本文摘要:3月18日,在我国生态环境单位发布《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依据概况内容说明,2018年,全国各地3月18日,在我国生态环境单位发布《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依据概况内容说明,2018年,全国各地生态环境品质持续改进。338个地市级及之上城市(下列全名338个城市)均值优质日数占比为79.3%,同比下降1.3个点;粗细颗粒物(PM2.5)浓度值为39mg/立方,环比升高9.3%。 3月18日,在我国生态环境单位发布《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依据概况内容说明,2018年,全国各地3月18日,在我国生态环境单位发布《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依据概况内容说明,2018年,全国各地生态环境品质持续改进
生态环境部近日向媒体通报了2018年12月和1-12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通报指出,2018年1-12月,1940个国家地表水评价考核断面全部采用采测分离模式开展监测。全年实际开展监测的断面1935个,其余5个断面因断流、交通阻断等原因未开展监测
第四季度,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9.6%,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 1-12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