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重力
Abstract 三维旋转生物反应器(rotating bioreactor)在无外部机械搅动的情况下通过培养液的旋转流动可以使反应器中的细胞聚合体处于悬浮状态这种培养环境有利于移植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均匀分布以及营养物质的更替同时其对细胞产生的破坏性应力可以降低到很低的水平。相对于动、静态组织培养系统旋转细胞培养系统的最大优点是能提供一个适于细胞聚集、三维生长和细胞分化的较低的应力环境这使得其与细胞或组织的行为与在体情况更为相近。它不仅用于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的细胞和组织培养研究而且用于地面的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的细胞和组织培养研究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久前,美国第八次成功回收火箭的消息成为航天热点。中国的“可回收火箭”研发进展如何?技术有何不同?来自航天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2日接受记者采访,揭秘中国正在预研和论证的新型火箭技术。 近年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蓝色起源公司均在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领域取得进展
每当我仰望星空,总能看到最亮的一点, 那是导航的北斗,也是天尺的耀斑。 3000万年误差1秒,如今已去两载三年, 巩冬梅,中彩神-首页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从事芯片型原子干涉仪的研究。个人兴趣爱好广泛,尤喜宋词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为拓宽学生视野,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习坎学子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引导其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投身科学,我校组织学生以网课形式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 在约5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我国自主研制的电推进产品首次在航天器上得到正式应用《资讯》 应用LIPS-200离子电推进系统的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于12日发射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将电推进技术正式应用于通信卫星推进系统,将为我国高轨卫星带来革命性的技术突破。 该离子电推进系统由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
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宇航员马克·凯利(Mark Kelly)和斯科特·凯利(Scott Kelly)是同卵双胞胎兄弟,他们有希望在即将到来的任务中成为太空指令官同事,并有可能会于明年在太空轨道相见。 这两名宇航员兄弟即将负责指挥两艘不同的飞船:马克将负责美国宇航局的STS-134航天飞机任务;而斯科特则负责领导国际空间站的“远征26”小队成员。两项任务预计都将在2010年实施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因空间站有大规模的空间科学研究任务和空间应用技术试验的任务,第三批航天员选拔不限于飞行员,还将选科学家上空间站。 周建平说,第三批航天员选拔是为了去空间站执行任务,将科学家送入太空,让他们利用专业知识来操作先进的实验设备,根据需要调整和完善方案,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将于今年7月前后完成
Abstract 三维旋转生物反应器(rotating bioreactor)在无外部机械搅动的情况下通过培养液的旋转流动可以使反应器中的细胞聚合体处于悬浮状态这种培养环境有利于移植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均匀分布以及营养物质的更替同时其对细胞产生的破坏性应力可以降低到很低的水平。相对于动、静态组织培养系统旋转细胞培养系统的最大优点是能提供一个适于细胞聚集、三维生长和细胞分化的较低的应力环境这使得其与细胞或组织的行为与在体情况更为相近。它不仅用于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的细胞和组织培养研究而且用于地面的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的细胞和组织培养研究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航天生物技术又称“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即利用返回式空间飞行器将农作物、微生物、植物种子等生物样本送入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高洁净等特殊环境作为诱变因子,使生物产生遗传性变异,返回后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培育,筛选出性状优良的菌株或种子,形成规模化生产。 作为中国空间生物技术应用的领航者,东方红公司多次利用神舟号飞船及卫星进行微生物菌种诱变研究,搭载了紫红曲霉菌、东方红1号酵母菌母菌、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紫杉醇真菌、灵芝(赤芝)等微生物菌种,积累了空间环境诱变、地面筛选等方面丰富的科研经验。 搭载后的紫红曲霉菌洛伐他汀含量提高,耐***盐能力增强
新华社电 经过约两天的飞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9月23日抵达国际空间站,送去了首台太空3D打印机、20只小鼠和其他货物。 美国航天局电视直播显示,美国东部时间23日6时52分(北京时间18时52分),国际空间站内的两名宇航员操作空间站机械臂,抓住了逐渐接近的“龙”飞船。 “龙”飞船上装载着约2.5吨货物,包括食物、示范性技术产品以及供255项科学实验使用的设备,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一台微波炉大小的3D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