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篇
何华湘(1979- ),女,湖南省道县人。2001年毕业于湘潭大学物理系材料物理专业,先后在广西与北京从事IT业;2007年取得温州大学民俗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博士学位。2010年7月入梧州学院执教,主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原理》等课程,现为梧州学院民俗与传媒方向的学术带头人、西江研究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博士后、“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第一期培养对象,主要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出版论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以女书为例》(高校人文学术成果文库),承担国家哲社课题“湘桂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效果实证研究”、国家博士后基金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效能评测研究”等1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余篇
主题:管理科学研究与项目的申请(线上会议) 讲座将涉及对于管理科学研究内涵、发展规律和发展态势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管理类项目申请要点与步骤和申请案例进行具体的剖析和讨论。 点击链接入会,或添加至会议列表: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大数据金融,计算实验金融学,企业发展与金融策略等
钞秋玲,女,教育学博士,现任澳门尼威斯人网站8311党委书记、副校长,西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钞秋玲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曾主持过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国际科研项目及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2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6部,翻译著作2部,在SCI/S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以及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与利物浦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有长期的学术合作
3月7日,陕西省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3周年表彰大会在西安召开。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魏雯副研究员获得2023年全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魏雯于2010年进入我院工作,长期坚持在农村一线开展调研,针对“三农”热点和难点问题,将学术研究和决策需求有机结合,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
丁勇,女,汉族,91111威斯尼斯人app下载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12月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1月-2007年6月,北京大学91111威斯尼斯人app下载博士后,2007年9月到91111威斯尼斯人工作至今
喜讯:“驿酒集团”杯“我的春节记忆”征文大赛揭晓,笔会副会长王继伟、会员齐云轲分别获得三等奖! 由天中晚报社和河南驿酒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驿酒集团”杯“我的春节记忆”征文大赛日前揭晓,吴振海的《最忆老家送年饺》等3篇作品获一等奖,胡庆军的《在老家过大年》等6篇作品获二等奖,陈群红的《记忆中的春节》等10篇作品获三等奖。 本次征文大赛以“我的春节记忆”为征文主题,自1月16日启动以来,在不到两个月的征稿期内,编辑部共收到全国各地来稿1900余篇。这些来稿的作者紧紧围绕除夕、春节、元宵节的特色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及传统娱乐活动等内容,以记录自己及身边人关于春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主线,突出随时间变迁而变化的不同的春节记忆
张淑芬教授团队是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核心团队之一。团队秉承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老一代科学家杨锦宗院士开创的活性染料、高分子染料以及多糖化学品的研究基础上,开展染料化学及应用、光转换材料、结构生色材料、生物质材料和精细化工清洁合成新技术研究,创建了高性能活性染料、自交联大分子染料、光转换材料、生物基材料的系统理论与技术。已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51项,多项研究成果在企业生产
滕红梅,女,196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植物学会理事,运城学院教学名师。现为运城学院科技产业处处长,曾为运城学院生命科学系主任。 主要从事结构植物学和资源植物学等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山西省省级精品课程《植物生物学》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级教学改革等研究项目10余项
近日,我院乐传永教授和教务处许日华的研究成果《地方高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缘由、方向与进路》(原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2期)被《新华文摘》2020年第10期全文转载。该研究成果行文1.2万余字。 2016年以来,一流本科教育逐渐成为各界着力关注的热点研究话题,并涌现出了一系列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目前这些探索成果仍然存在不系统、不深化的问题,研究对象单一,主要聚焦在“双一流”大学这类特殊的少数高校群体上
人员组成:团队领军人才为杨洁教授级高工,核心骨干包括郑海金博士、肖胜生博士、郑太辉博士等5人以及一般研究人员8人,共14人。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侵蚀过程机制与预测预报;退化植被恢复重建技术;现代坡地生态农业开发利用。 已取得成果:近年来,团队成员立足实际、坚持创新,共承担完成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水利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30余项和10余项水土保持服务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