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
昔日释迦牟尼佛将入灭时,阿难尊者请示释尊︰“佛涅槃后,当依谁为师?”释尊云︰“我涅槃后,诸弟子当依戒为师。”因为唯有严守戒律,才能深入禅定,并于甚深禅定中,显发本有智慧。 世尊制戒,在令众生防非止恶,远离爱染妄情之贪著
增支部2集18经(庄春江译) 那时,尊者阿难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对尊者阿难这么说: “阿难!我一向地说,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不应该作
若有众生,于此如来陀罗尼名号受持供养,彼人生生得转轮位,成就梵行,具大神通,获十种陀罗尼,复值恒河沙等诸佛如来而无虚妄,经俱胝劫不入轮回路,不断菩提种,不失菩提心,永灭一切罪得报身如来。若人持诵满一七日,是人当得天眼清净。若人耳闻恒复忆念,是人决定当得菩提,于过去世所作善根亦得现前
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生起嗔恨心。 如果你嗔恨的对象表面是一个普通人, 一千个大劫所修行的功德都被破坏了。 如果你所嗔恨的对象是一个凡夫, 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
在京东,有两个陵园,也是北京周边最知名的陵园,这便是灵山宝塔陵园和清东陵万佛园。这两个陵园 之间,该如何选择呢? 灵山宝塔陵园和清东陵万佛园,在北京周边陵园中具有良好的口碑,并且各有各的特点。 先来说说灵山宝塔,这里北京周边陵园中,最为出名的陵园
那时,尊者阿难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对尊者阿难这么说: “阿难!当有一法已修习、已多修习时,使四法完成;当四法已修习、已多修习时,使七法完成;当七法已修习、已多修习时,使二法完成吗?” “阿难!当有一法已修习、已多修习时,使四法完成;当四法已修习、已多修习时,使七法完成;当七法已修习、已多修习时,使二法完成
办公室收到了中国的一位佛教徒的来信,说来自佛陀身边的一位非常厉害的仁波且,神采飘逸,经教了得,十分低调,称得上是大悲之圣,是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身边高级活佛弟子,形象很像大活佛,即将为他的弟子开堂讲法,说是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特许的,请求办公室告知这位仁波且的实际证量。为此办公室现给予印证回复。 第一, 办公室已经公告过多次,如果不是三星日月轮或三星日月轮以上的圣德,是没有资质证量讲法作开示的,只要听这种人讲一定会知见错乱,罪业上身
增支部10集22经/言说句经(庄春江译) 那时,尊者阿难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对尊者阿难这么说: “阿难!我有自信地自称那些导向以证智作证的种种言说句之法,教导像这样的法,依之而[行]之行者将知道:‘存在的是存在
楞伽经与楞严经都是佛学中的无上法门,但是,楞严经与楞伽经的侧重点不一样,楞严经侧重于见性修根,而楞伽经则侧重于唯心分别的境界的修证,而且楞伽经与楞严经都是佛的智慧结合,无法分出好坏。那么楞严经与楞伽经哪些区别? 一、《楞严经》为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楞严经》是佛对阿难讲的,主要内容有“七处征心、八还辨见、二十五圆通”以及修行过程中的偏颇指正
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世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侍奉父母是人类高尚的品德。佛戒虽有万行,亦是以孝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