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会
1988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88.9-1994.6月在兰州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1994.9-1996.5月任浙江大学化学系博士后,1996.6-1997.9月在瑞士伯尔尼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10月回国至今在浙江大学任教,现任浙江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物化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质谱学会常务理事。欧洲分离协会《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副主编,《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化学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等杂志编委。 潘远江教授长期致力于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以及有机质谱等方面的研究,作为通讯作者,迄今发表SCI论文近200篇,影响因子大于3的60余篇
东北大学发布自主招生简章招生数较去年大幅减少【消息】 东北大学2019年自主招生计划不超过195人,比去年计划数减少近一半。招生专业也较去年有所调整。 今年的招生简章明确,招生专业包括人文与社科类,具体专业包括法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新闻学
由中国化学主办 中国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专业委员会与江南大学共同承办的“ 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于2019年7月28日-8月1日在素有“太湖明珠”之称的江苏省无锡市胜利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学术和企业界知名专家和学者参加 共同展示胶体与界面化学领域的*新进展和研究成果,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仪思奇(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次携多款新型纳米科学研究的分析利器参加了此次盛会,吸引了众多科学工作者的目光
2021年4月18日至22日,本课题组全体人员参加了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召开的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并分别在“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农业化学与农产品”、“公共安全化学”和“天然有机化学”四个分会介绍了我们的研究工作,同时,我们还与其它单位的参会人员就共同关注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在“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分会(第二十九分会),介绍了“DPP-bdy-TPA和DPP-bph-TPA 计算及讨论”的工作;在“农业化学与农产品”分会(第五十三分会),介绍了“智能技术在樟树叶农用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的工作;在“公共安全化学”分会(第三十八分会)作了题为“智能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策略”的分会邀请报告,墙报展示了“智能技术在功能助剂研究中的应用”的工作;在“天然有机化学”分会(第十二分会),介绍了“麻黄抗病毒功能的智能研究模式”的工作。 其中,“智能技术在功能助剂研究中的应用”,获得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优秀墙报奖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中国化学》)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中国化学会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英文版化学刊物。所载论文涉及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化学各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始性研究成果。原名《化学学报》英文版,自1989年起,内容不再与《化学学报》中文版重复
本报北京4月7日电 记者詹媛7日从中国化学会了解到,中国化学会独立出版的第一本国际化学术期刊CCS Chemistry于4月正式发行创刊号,该期刊旨在刊载变革性研究成果,成为化学领域的国际一流学术期刊。CCS Chemistry定义为钻石开放获取,即免费阅读和免费出版,不收取订阅或提交费用。目前,随着创刊号的推出,杂志的网站也已经开放
王延吉教授,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教育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化工学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等杂志编委。 目前,王延吉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2项;作为合作方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天津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各一项
中国化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将于2018年5月5日至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在全国化学工作者的支持和积极参与下,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化学及相关领域门类全、规模大、水平高的学术交流平台。中国化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设立学术分会48个,再创年会史上分会设置规模新高
周海峰,男,汉族,1979年3月生,湖北秭归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楚天学者,三峡学者。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宜昌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顾问,三峡大学首届“四有”好老师。自2014年以来历任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现任生物与制药学院院长
报告主题:指纹的SPRi(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 时 间:2021年10月18日(周一)下午3:00 主要从事分析化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装置及其应用研究。目标是探讨活体中的化学机制与功能。具体研究包括毛细管电泳研究(1984-)、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1997-)、生物质谱(2004-)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