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会
6月21日下午,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邀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复旦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黎占亭教授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超分子有机框架:潜在有用的药物输送平台技术”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张宁教授主持,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报告中,黎教授结合自己课题组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重要的无机、有机-无机杂化及高分子孔结构材料的一些特性,分析了重要的有机大环和空穴结构材料的优缺点
8月27日,由中国化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的2021年“微瑞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云端落下帷幕,由赵墨浓、刘伟伟、路贝佳同学组成的参赛团队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指导老师为刘秀红、申亮。 本届竞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350余所高校、800余支队伍、3000余名学生参加分赛区决赛(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个赛区)和全国总决赛。我院首先参加了华中赛区选拔,该赛区预报名约200支队伍,164支队伍进入初审(共69所高校,其中包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经过赛区外专家评审淘汰7月24日,华中赛区入围复赛的80支队伍汇聚武汉大学,争夺18张全国总决赛邀请函,最终同学们突出重围,斩获华中赛区一等奖,挺进全国总决赛
《结构化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1982 年由我国著名化学家卢嘉锡院士创办并担任主编,现任主编是著名化学家吴新涛院士。 《结构化学》主要报道晶体学,量子化学,药物、材料和催化剂等领域物质性能与结构关系的文章
中国化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是中国化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一般情况下每四年举行一次。因特殊情况,会员代表大会需提前或延期召开时,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
(3)《常压下甲酰胺密度与温度的相关性》,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7年第20卷第3期. (5)《水-环己烷-二乙二醇丁醚三元体系的三液相相平衡》,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29卷第11期. (6)《苯酚-(水+乙醇)拟二元体系的相平衡》,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8年第21卷第4期. (7)《二元体系C6H6-DMF在293.15K下的体积性质》,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30卷第3期. (8)《二元体系C6H5CH3-DMF在293.15K时的体积性质》,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30卷第7期. (9)《盐浓度对变性核糖核酸酶在液/固界面吸附的影响》,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23卷第4期. (12)《芳烃-酰胺二元体系中组分的表观摩尔体积和溶剂化程度》,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西安,2010,P73. (13)《变性蛋白在适度疏水表面上吸附折叠的盐浓度依赖性研究》,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西安,2010,P188. (14)《变性核糖核酸酶在疏水表面上吸附时构象变化的研究》,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西安,2010,P199.
现担任福州大学药物分析博士点负责人。 已培养了7位博士,40位硕士;目前在校的博士生6位、研究生7位。 主要从事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复杂体系分离分析和生物电化学分析领域的研究;在药物分析、环境分析、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检测等方面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应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清华大学李景虹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林教授于2010年11月25日访问福建物构所。李教授和郭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石墨烯电化学研究”和“铁系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相关特性”的学术报告,并与物构所师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李景虹,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在2016年3月17日举行的第16届亚洲化学大会颁奖仪式上,由中国化学会推荐 经过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评选化学所宋延林研究员获得"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Advancement"奖。 FACS的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共设立5个奖项: 宋延林研究员分别于1989 年和1992 年在郑州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6 年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96-1998 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兼职教授
以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将纳米级凹凸棒土粉体在水相中分散制成稳定悬浊液通过浸浆成膜法在管式Al2O3微滤陶瓷基体通道内表面成膜并在650℃下采用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不对称凹凸棒土膜.利用压汞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基体和凹凸棒土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凹凸棒土膜的平均孔径为35.56 nm远小于基体平均孔径(~8μm);煅烧成膜前后凹凸棒土的晶相结构未发生显著变... 展开>>以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将纳米级凹凸棒土粉体在水相中分散制成稳定悬浊液通过浸浆成膜法在管式Al2O3微滤陶瓷基体通道内表面成膜并在650℃下采用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不对称凹凸棒土膜.利用压汞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基体和凹凸棒土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凹凸棒土膜的平均孔径为35.56 nm远小于基体平均孔径(~8μm);煅烧成膜前后凹
学术简介:白玉,北京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质谱的复杂体系生物标志物超灵敏检测新方法研究,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和Chem. Sci.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总他引3400余次,H-index 36。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项,申请PCT国际专利1项;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21年)、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3年)和多项面上项目,作为课题负责人参加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项,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