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悟
法念处,为四念处 ^第四念处。在法念处面向诸精神对象(诸现象;诸法)所针对的核心概念,北传佛教流派分为内六处、五盖 ^和七觉支 ^,而南传上座部佛教 ^则分为五盖、五取蕴 ^、六内外处 ^、七觉支、四圣谛 ^。在南传上座部《长部》的《大念处经》(DN.22)中,关于法念处及修行之道,佛陀有清晰的阐述,说针对五盖(DN.22.13)、五取蕴(DN.22.14)、内外六处(DN.22.15)、七觉支(DN.22.16)和四圣谛(DN.22.17-20)等概念和事物“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
我们创造了时间的概念,然后我们受困于时间,我们用时间把没有时间空间的世界切割成一分钟,一秒钟,一年,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会说昨天是2019年,今天是2020年,而且是2020的第一天。这就如同用剑在水面上划出区域。遗憾的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时间是存在的
◎阿姜查最完整的辑录。 ◎华梵大学助理教授香光尼众佛学院讲师 自鼐法师 专文推荐智慧是从平静的觉知中产生, 如果我们不持戒、修定,以增长心的力量, 即使读完整部大藏经,也无法拥有真正的智慧。看过《阿姜查的禅修世界》第一部"戒"和第二部"定"的人,一定不能错过它的第三部--《阿姜查的禅修世:慧》,本书是南传佛教大师阿姜查深刻开示“智慧”的来源
由文博学者鉴定专家邓丁三老师录制的收藏杂谈系列节目,从玉石、青铜器鉴定到古典家具、书画收藏,详尽梳理了文物艺术品的收藏脉络,娓娓道来背后的历史故事。带您徜徉历史长河探寻人类收藏轶事的同时,也为您当前遇到的收藏问题答疑解惑。 作者/主播:大鹏
一九八八及八九年,创古仁波切接受美国那洛巴佛学院的邀请,针对莲华戒菩萨所造的《中观学派修道次第论》上卷及中卷做了系列的弘法开示。仁波切以清晰的言词、简单的比喻,将修行次第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从慈悲心、菩提心的启动,到空性的见道过程,以及透过修行六波罗蜜,逐次登十地菩萨的次第,最后成就佛果。他不但融入各学派的见解,同时还有个人修持的经验;不论是初学者还是修行多年的行者,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
我们应将佛法修持视为一个循序渐进的修心过程,这十分重要。正确完成一个步骤之后,它自然会引导我们踏出下一步。同样的,在所有的加行修持当中,我们首先应该完成的就是皈依加行
2016年8月10日,张家口云泉禅寺隆重举行天台宗传法大典,天台宗四十六世法脉传人果岚法师将天台宗法脉传予仁爵寂法禅人、仁道寂脉禅人、宏允寂一禅人、仁嵩寂源禅人。 本次传法大典礼请内蒙古通辽净妙寺住持昌永法师、大连十方讲堂住持圣宇法师为尊证阿奢黎。 天台宗始创于南北朝的北齐,慧文禅师因诵读龙树的《中论》及《大智度论》,智者大师而证悟“一心三观”的心要,后以心观传授慧思禅师;慧思禅师将“禅”与“观”融和并重,实践一心三观,悟入法华三昧
什么叫做正式的修行呢?并不是在形式上抓住某种感觉,而是内心能够无有散乱,能够清明、在当下不被烦恼和概念淹没地安住觉性,就是修行。 帮助内心不散乱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安住在一句佛号上,或者是一句咒语,或者只是很单纯直接的看着念头,或者专注地感受身体的每一个动作。 当你能够不散乱的当下就是正式的修持了!这是过去所有证悟的大师们总结出来的禅修经验,实际上,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修持了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典藏文集》(共4册) ★《正见》一部值得终生阅读的佛学经典,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传达佛法的核心教导,深度影响千万佛教徒的不朽之作,愿所有漂泊的人都能找到心灵的皈依。畅销十余年,改变无数人的生命轨迹! ★《朝圣》一本指引你步向证悟之道的佛学经典,口碑传播十余年,指引数十万佛教徒步向证悟之道,为他们树立起像佛陀一样觉醒和证悟的信心,让无数不安、困惑和受苦的心,重新获得平和、柔软、自在与安宁。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一部深入浅出、精简而全面的佛教经典通论,入选各大佛学必读推荐榜单,长年位居畅销书排行榜;如果你是佛教徒,请一本书印证你的修行;如果你只想好好看一本佛教入门书,这本书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资深社运工作者、高雄市教师会前会长、退休高中教师,现任地球公民协会常务监事)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是每个社会运动者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因为经由这两个问题的厘清,才能确实掌握运动过程的问题核心,其实就是“人性”。不了解人性,无法从人性角度去切入,是无法达成运动目的。 “夸父追日”象征社会运动者的理想幻灭?或是坚持理想的固执?“桃花源”象征无忧无虑的人间天堂,是许多人的生命理想,但社会运动者的“桃花源”又是什么样貌?真的可以实现?还是另一个幻灭?抑或是生命的意义就只是一场人性的试炼与证悟的历程? ◎时 间:2009年12月4日(星期五)晚间7:00~8:30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