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nm
联发科COO朱尚祖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联发科技的下一代旗舰芯片Helio X30,确认会使用10nm制程,基带支持3载波聚合,Cat.10-Cat.12的全网通。GPU方案抛弃了ARM Mali,而是来自imagination的PowerVR。 Helio X30依然会是一颗十核处理器,但它的两颗“大核”将会采用A73架构,主频2.8Ghz;以及四个2.2GHz A53、四个2GHz A35 CPU核心
(预设置的MPEG音视频编解码FPGA+闪存芯片组) SOC Technologies提供一系列CODEC芯片组,SOC-Mcodec系列,可作为ASIC视频编码器和解码器投放到用户PCB上。 SOC Mcodec系列芯片组支持所有MPEG标准,包括H.264,H.265和MPEG-2,以及所有标准分辨率,包括:SD,720 1080 4K和8K,帧速率为 高达120 fps。 与传统ASIC不同,SOC的CODEC芯片组固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新,以更改其功能或I / O接口
基本上,可以确定 Huawei 下一款旗舰手机的核心处理器规格。 Huawei Kirin 950 在 2015 年开始导入 TSMC 的 16nm FinFET 制程,但在 2016 年基本会维持在 16nm FinFET,不会继续往 10nm FinFET 推进,这部分主要跟 TSMC 10nm FinFET 制程的良率价格以及时间表有着相当大的关系。16nm FinFET 在经历了一年之后,整体价格要下滑不少,因此在没有太大差异的情况下,维持在此制程相较要划算许多
这意味着国内目前已经有两家EDA厂商,其EDA产品,支持到了3nm这种最先进的工艺,另外一家是华大九天。 事实上,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国产芯在EDA、设计、封测这三个环节均实现了3nm,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现在只有制造卡在14nm了,而制造则主要卡在光刻机上。 先说EDA,前面已经提到过,华大九天、概伦电子的EDA产品,已经实现了3nm,不过这里大家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流程环节均实现了3nm,只是部分产品达到了这个工艺
企查查显示,近日,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投资杭州芯迈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迈半导体”)。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持股比例为2.7027%。 企查查显示,杭州芯迈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于2019年09月17日成立
手机之家7月14日消息,三星最近的动作相当惊人,除了正在路上的Galaxy Note 8和我们昨天才为大家爆料的疑似搭载高通骁龙840处理器的Galaxy S8 Lite,还有一款型号为SM-G9650的手机也现身在GeekBench,综合型号和配置参数来看应该是Galaxy S8+的简版,有可能定名为S8+ mini或S8+ Lite。 根据GeekBench的跑分,这款“三星S8+ Lite”的单核心与多核心得分都要略高于“S8 Lite”,而配置参数上“sdm845”的字样似乎可以解释这一切——三星S8+ Lite搭载的处理器很有可能是高通骁龙845。这样看起来,骁龙840和845的规格都在骁龙821与835之间,而四核心大小核的架构则让这两款处理器更加类似于骁龙821的10nm制程升级版
近日,Intel 中国零售总经理唐炯接受了新浪的访问。当中被问到相比 AMD 7nm,Intel 10nm 制程是否有“挤牙膏”之嫌?唐炯表示,用数字命名技术,实际上会带来很多的误解。在纳米命名法上也是一样,业界的大多数专家都认可,Intel 10nm 制程与台积电、Samsung 7nm 制程大致相同
据中国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华为宣布在柏林 IFA 2020 期间,9 月 3 日将举行演讲。市场预料,华为除了发布 Mate 40 系列旗舰新机之外,旗下海思最新 “麒麟 9000”处理器也将亮相,由于美国禁令,该芯片恐成为华为最后一款自行研发设计的手机芯片。 据了解,“麒麟 9000”采用台积电 5nm 生产,是全球第一颗 5nm 制程手机芯片,脚步比高通、苹果还快
近日,新闻报道我国124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全面建成,并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验。该项目是国内电力行业中单轴全速单机容量最大、蒸汽参数最高、单位发电煤耗最低、单位污染排放量最少的124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是绿色火电标杆示范工程。 此次项目安全、环保、能效等指标均达到火电机组世界最高水平,突破国外技术限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近日,中国激光杂志社公布了“2019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名单,量子秘钥分发、光子芯片、智能激光器、全色激光显示等20项重大光学成果获此殊荣(基础研究类与应用研究类各10项)。其中,澳门金莎娱乐网站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杜路平、袁小聪教授的研究成果“近场光学旋涡中的光学斯格明子结构”入选十大基础研究类成果。据悉,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由光的自旋-轨道耦合产生的“光学斯格明子”结构,为微纳尺度的光场调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