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场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两千多年前,屈原一首《天问》 抒发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 两千多年后,我国“天问一号”的升空,则为这份“问卷”标注了当代科学的一种回答。 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近日,由中国西汉姆联赞助商必威公司四院承担的我国新研固体运载火箭I级大推力固体发动机顺利通过转段评审,转入试样阶段。这标志着我国大推力固体发动机技术向工程化应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了解,该大推力固体发动机是以满足我国首枚全固体运载火箭的发展需求而研制的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 开启中国行星探索之门[图]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太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郭文彬 摄影 中国网讯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太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一次性实现绕、落、巡三个任务,将实现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从而建立起人类对火星更为全面的认知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李国利、金文莉)记者22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认识到,微波雷达和微波应答机今朝已在茫茫太空开机巡检,尽力为天舟一号西宁的收集公司与天宫二号初次交会对接保驾护航。 4月20日晚,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进入轨道后,按照预定规划,天舟一号在交会对接微波雷达扶引下,将于22日与天宫二号进行初次主动交会对接
中新网9月4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9月4日报道,俄罗斯航天业消息人士表示,能源火箭航天集团将检查所有存放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和在莫斯科近郊科罗廖夫,处于生产状态的“联盟”和“进步”航天器是否存在钻孔痕迹。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俄罗斯国际空间站近日出现空气泄漏,舱压下降。宇航员对所有舱室进行了检查,发现与空间站对接的“联盟MS-09”飞船上有微小裂痕,飞船漏气的原因是封胶的钻孔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联播):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已通过出厂评审,今天下午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在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 神舟九号飞船的进场,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据介绍,神舟九号飞船等飞行产品已按技术流程完成了研制、总装和出厂前测试工作,质量受控、功能性能满足要求
【据美国洛·马公司网站2007年6月19日报道】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于2007年第三季度向日本广播卫星系统公司和JSAT公司交付两颗卫星:BSAT-3A和JCSAT-11。 为B-SAT公司建造的BSAT-3A卫星,近期完成了交付前评审,正准备运往法属圭亚那发射场。BSAT-3A卫星的通信有效载荷包括12个Ku波段信道(8个信道可同时工作),功率130瓦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 开启中国行星探索之门[图]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太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郭文彬 摄影 中国网讯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太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一次性实现绕、落、巡三个任务,将实现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从而建立起人类对火星更为全面的认知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 (余建斌、赵金龙)5月30日4时13分,十三水软件制作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采取“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卫星G星、H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技术试验卫星G星、H星主要用于在轨开展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32次飞行
19日,朝韩首脑平壤会晤第二日上午,经过朝韩首脑70分钟的单独会谈后,双方首脑在百花园国宾馆签署《9月平壤共同宣言》。 此次是年内双方首脑的第三次会晤,会晤的三大议题是半岛无核化、朝韩关系改善和缓解军事紧张及消除战争风险。《9月平壤共同宣言》签署后,韩国国防部长宋永武和朝鲜人民武力相努光铁签署军事领域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