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场
新华社海南文昌10月29日电(黄国畅、屠海超)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任务29日组织发射前系统间全区合练。目前,各系统状态良好,正按计划开展火箭加注前准备工作。 这次任务是空间站在轨建造的收官之战,前与长征七号改遥四任务并行,后又与天舟五号任务深度并行,对流程设计、质量管控和资源统筹都带来了很大挑战
新华社莫斯科4月25日电(记者鲁金博)俄罗斯25日发射的“进步MS-14”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总裁罗戈津25日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说,“进步MS-14”打破了太空“快递”送达速度的纪录。 罗戈津写道:“感动!整个飞行过程耗时3小时20分钟,这是有史以来**飞行结果
2003年5月,中国第三颗北斗卫星顺利升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建立了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由三颗卫星构成的中国第一代北斗系统,功能可覆盖中国全境。2007年4月发射的第五颗北斗卫星开启了中国第二代北斗系统的建设阶段
新华社符拉迪沃斯托克3月13日电(记者陈畅)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13日在官网发布消息说,搭载“质子-M”运载火箭的中继卫星“射线-5X”于莫斯科时间13日凌晨2时13分(北京时间7时13分)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并已进入预定轨道。 俄罗斯多功能“射线”中继卫星系统于2015年12月投入使用,除了当日升空的“射线-5X”,还有3颗卫星在轨运行,包括“射线-5A”“射线-5B”和“射线-5C”。这3颗卫星分别发射于2011年、2012年和2014年
新华社莫斯科4月25日电(记者鲁金博)俄罗斯25日发射的“进步MS-14”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总裁罗戈津25日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说,“进步MS-14”打破了太空“快递”送达速度的纪录。 罗戈津写道:“感动!整个飞行过程耗时3小时20分钟,这是有史以来**飞行结果
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棉、麻梭织面料印染系列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公司占地467余亩,其中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是我国纺织印染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国印染行业二十强之一。公司拥有自主开发的雕印印花技术、冷轧堆染色技术、多功能面料涂层整理技术、湿蒸染色技术等核心技术,年生产能力1亿米,产品行销于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欣达印染的产品质量、环境体系建设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生态纺织品标准认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Intertek-CCFA产品碳足迹和白名单管理体系认证
新华社莫斯科3月14日电 记者刘洋 俄罗斯航天集团14日说,该机构当天成功将载有三名宇航员的“联盟MS-12”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俄航天集团网站当天发布公告说,莫斯科时间14日22时14分(北京时间15日3时14分),“联盟MS-12”载人飞船由“联盟-FG”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目前飞船已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并将在飞行6小时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我国首艘太空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搭载的空间应用系统已于日前进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了有效载荷自检和装船、载荷综合电测等工作,各有效载荷工作正常、状态良好,空间应用系统将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上开展多项科学实验研究及技术验证试验。 据介绍,“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的关键技术验证”将在轨测试高精度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的工作性能,获得的试验结果将为我国 “卫星重力测量”“空间引力波探测”等空间计划提供重要支撑;“主动隔振关键技术验证”项目属于国内首次实施,能够为空间站高微重力实验平台研制奠定技术基础;“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项目研究微重力等环境对干细胞增殖分化、生殖细胞分化及骨组织细胞结构功能的影响,成果有望应用于心脏、肝脏疾病的治疗、器官移植、生殖健康,以及预防和治疗骨质变化疾病等方面;“两相系统实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由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开展微重力条件下流体的蒸发和冷凝实验,此项研究将在欧空局相关项目之前实施,有望使我国在此领域率先获得科学成果和实验技术的突破。 按计划,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将在今年4月中下旬发射,此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的收官之战,对于空间站工程后续任务顺利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胜利完成“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任务,为空间站建设任务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60年前,603基地成功发射我国第一枚T-7探空火箭,开启了603基地发射探空、气象、生物火箭试验的先河,为我国以后的返回式卫星和载人航天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60年2月19日,中国第一枚探空模型火箭在上海南汇老港一飞冲天,吹响了航天人在黄浦江畔奋斗的号角。为满足后续火箭发射回收的需要,1960年3月,航天人选址安徽广德开始建设603基地,历时三个月建成并启用
在这次飞行中,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 NS-23 火箭在升空一分钟后,其 BE-3 发动机发生严重故障,导致助推器损坏,发射中止系统自动启动,同时其紧急逃生系统加速无人太空舱向上飞行并远离助推器。最后太空舱的降落伞展开,安全降落在地面。 NS-23 任务并没有搭载任何太空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