瘜
大肠癌是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且治愈率很高的癌症。根据统计,早期的大肠癌如果妥善治疗,存活率高达90%以上。大肠癌主要是由大肠内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因此,如能早期发现腺瘤瘜肉予以切除,可以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高惠芬医师精修腹腔镜微创手术 (包括达芬奇机器手臂辅之腹腔镜手术、3D导航腹腔镜手术、一般腹腔镜手术)、子宫内视镜手术及传统手术,经验丰富,视病犹亲。曾荣获2015年卫福部优良医师奖及教育部社教公益奖外,也曾多年荣获杂志遴选之妇产科优良医师。 1.妇科肿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肿瘤)手术与药物治疗
根据一项针对大肠癌高危险群调查发现,虽有5成2的人自觉有肛门出血、便秘等症状,但仅近3成做过粪便潜血或大肠镜。 根据行政院卫生署民国96年癌症登记报告显示,大肠癌新诊断人数1万511人,比10年前成长了2倍多,死亡率也增加。另外,卫生署国民健康局从93年开始补助50至69岁民众2年1次粪便潜血检查,但统计显示,截至99年底,50至69岁民众近2年曾接受粪便潜血检查比率仅22%
一名60岁男性,发现有大便排不干净、便意不断的情形,以为是工作压力引起的肠躁症,后来出现血便还以为是痔疮,直到血便问题持续一个月了才就医,确诊为大肠癌。医师提醒,若发现有腹泻及便秘交替发生、大便带血或解不干净等情形,都可能是进入大肠癌的前兆,应多加留意。 根据卫生福利部2015年最新统计,台湾10大死因中癌症占居首位,而自2006年起大肠癌更是癌症发生率第1名,发生率高过肺癌及肝癌;据国健署统计,国人最新大肠癌每年发生的人数已攀升至1万4千多人
本中心提供大肠内窥镜、胃内窥镜、膀胱内窥镜等内窥镜检查。中心设有五个负气压内窥镜室,配备先进的内窥镜系统,加强诊断的准确性。 日间手术是指手术、术后观察和恢复等程序和出院整个过程在同一天完成,病人可即日出院,回家休养复康
盆腔超声波检查是常见的妇科检查项目之一。透过盆腔超声波可了解子宫和卵巢的状况如:形状、大小、子宫内膜厚度、瘜肉等等,从而评估有否出现病变。 超声波探头置于肚皮上探测盆腔器官部位
9月初时,《退休好幸福》团队至台安医院与大肠直肠外科主任糠荣诚,做了一次线上直播,讨论关于肠道保健的问题。 正因大肠癌罹患的人数,有年年增长的趋势,患病年龄更是逐年下降,唤起了大家对肠道健康的注意,有时看似平凡的便秘、腹泻,或许隐藏着可怕的危机,就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常见的问题。 Q1:如果发现血便,要如何分辨是因痔疮破裂,还是肠道健康出现问题? A1:若是痔疮所造成的血便,多半为鲜红色的鲜血,量较多,甚至直接滴到马桶上;若是肿瘤产生的出血,多会混和于粪便中,当粪便呈现偏黑、暗红色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了
【真实案例】我的PSA水平下降到2.9 我今年66岁了,于两年前退休,定居于美国休斯顿。40多岁时,我戒烟了,不过,我仍然容许自己每星期喝一瓶红酒。60多岁时,血压有点高,开始服用血压药
20岁~40岁:根据美国癌症学会建议,20岁至40岁,每3年一次健康检查;也有医院建议每2年一次。 40岁过后:中央健保局建议,超过40岁者,每3年应做一次健康检查;过了65岁,最好每年一次。 没有任何症状者,胃镜可每3年做一次,但有溃疡症状或病史者,则应每年追踪一次
【记者赵奇涛 谭杰/宜兰报导】根据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大肠癌发生人数已连续12年蝉**人癌症发生的第1位,每年新诊断大肠癌人数约1万6千多人、有6千多人死于大肠癌。宜兰县大肠癌发生人数排名本县十大癌症的第2位,仅次于肺癌,1年新发现大肠癌的人数近300人。卫生局呼吁,民众可多加利用安全、简单又准确、没有侵入性的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查,只需持健保卡前往县内各大医院、卫生所及特约诊所,即可领取采便管在家轻松采检,十分简易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