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颗
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余璐)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近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该卫星是世界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将首次实现二氧化碳的主动激光探测和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被动结合探测,为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据介绍,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一颗科研卫星,生态环境部为该卫星牵头用户,卫星和运载火箭系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总研制
6月3日0时17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划破夜空,随后,将风云四号B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风云四号B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天气分析和预报、短临气象灾害预警、短期气候预测、生态环境和空间环境监测等领域。 风云四号B星卫星总装(赵冲 摄) 风云四号B星搭载了快速成像仪等载荷配置,可大幅提高我国对台风、沙尘暴等一些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的天气现象的观测能力
用关系网织就暴利,8元产品卖到上万。 北京时间1月9日11时17分,中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同时,中国本次航天发射还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小卫星
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序幕。 这颗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20颗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中国气象报记者吴婷 卢健报道 1月23日,中国首颗1米分辨率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高分三号交付用户单位,正式投入使用。至此,我国民用天基高分辨率SAR数据全部依赖进口的现状极大改善。高分三号卫星可全天候、全天时监视监测全球海洋和陆地资源,服务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
11月23日8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配套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 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目前在建的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适时入网提供服务
从“两弹一星”到同步辐射、铁基超导,从“墨子号”卫星到光量子计算机,中国科技大学自1958年建校以来,立大志、师大家、做大事,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科教报国不断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从诞生之日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肩负起为国家“站起来”“强起来”培养尖端科技人才的重大使命,已有73名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32人成为科技将军。 新世纪以来,中科大获得5次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2次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1次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8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居全国高校之首
央视网消息:7月9日晚间,亚太6D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载荷重量、通信容量、设计复杂程度等方面刷新了国内同类通信卫星的纪录,代表了中国高通量通信卫星研制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亚太6D通信卫星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高通量宽带通信卫星,发射重量约5550公斤,在轨服务寿命15年。该卫星是中国第11颗整星出口的商业通信卫星,同时也是中国目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输出功率最大、设计程度最复杂的民商用通信卫星
台海网2月28日讯 据日报报道 昨日11时06分,随着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天卫科技壹号”先导星开启了太空之旅。 此次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共搭载22颗商业卫星升空,作为其中一员的“厦门·天卫科技壹号”先导星,也是我省首颗城市定制卫星。 “厦门·天卫科技壹号”先导星是厦门市人民政府与厦门天卫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的城市定制卫星,总投资1.5亿元,整星重量30kg,将每天平均1.5次飞越厦门正上空,可获取分辨率优于0.75m
�编译贾晓静暑期实习意味着什么?对大数人来说,实习意味着赚更多零花钱、累积更多工作经验,或是为未来求职提供参考。 但对美国纽约的17岁少年沃尔夫·卡克尔来说,实习的意义远不止如此——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实习不过3天,卡克尔就发现了一颗从未被人注意的行星,并因此跻身该机构最年轻的“行星猎人”之列。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卡克尔就读于纽约斯卡斯代尔高中,去年夏天,这个年轻的天文爱好者在NASA位于马里兰州的“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实习近两个月,成为该机构“行星猎人”项目的参与者,帮助科学家寻找新的行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