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颗
近日,日本两名大学官员称,日本决定暂时停用在国际航空站的缅甸首颗卫星并临时保管卫星。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一所日本大学正在决定如何处理这颗卫星。 这颗价值1500万美元的卫星由日本北海道大学与缅甸政府资助的缅甸航空航天工程大学于2020年10月联合建造完成,缅甸航空航天工程大学第一批7名专业人员和7名学生接受了日方卫星建造、卫星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在线培训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和“创新”成为高频词。回顾过去一年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从“潜龙二号”首潜成功到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中国科技创新可谓上天入地、硕果累累。网民们“用‘高铁速度’发展中国科技”的评论刷屏社交网络,国际社会也对中国科技发展予以高度评价
2023年1月15日11时14分,“华水一号”卫星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华水一号”卫星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与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轻小型高分辨多模式光学遥感卫星,是“华水星座”的首颗光学卫星。该卫星可获取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具有推扫、视频、夜光、立体等多模式成像能力,能够为我国内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等问题的解决提供高效的感知手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称,此次发射的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20颗组网卫星,属于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种包含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中圆地球轨道三种不同类型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将有效增加亚太地区卫星可见数,为亚太地区提供更优质服务。 这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了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的序幕
中新网西昌2月25日电 (张利文 孙自法)北京时间2月25日凌晨0时1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是中国2012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中国本次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
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这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简称地月L2点)的通信卫星,将为2018年底择机实施的嫦娥四号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 5月,即将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将人们的目光聚焦“中国创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称,此次发射的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20颗组网卫星,属于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种包含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中圆地球轨道三种不同类型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将有效增加亚太地区卫星可见数,为亚太地区提供更优质服务。 这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了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的序幕
记者8日从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天琴空间科学任务研讨会上获悉,自今年6月8日以来,我国天琴计划团队已多次成功实现地月距离的激光测量,并在国内首次得到月球上全部五个激光反射镜的回波信号。这标志着包括我国在内,全世界共有五个国家具备了激光精准测量地月距离的技术能力。 地月激光测距是以脉冲激光器作为光源对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空间距离进行精准测量,是开展天琴计划空间引力波探测必须攻克的关键技术
据新华社报道 6月2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命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乐成发射高分专项高分六号卫星。高分六号卫星是一颗低轨光学遥感卫星,也是我国首颗完成精准农业观察的高分卫星。它将与在轨的高分一号卫星组网运转,大幅进步对农业、林业、草原等资源的监测才能
原标题:“一箭九星”!长征十一号成功完成海上发射2020年9月15日9时23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由长光“一箭九星”!长征十一号成功完成海上发射(图) 9月15日,我国首个由互联网公司(哔哩哔哩,简称B站)定制、用于科普传播的视频遥感卫星——“哔哩哔哩视频卫星”成功升空。该卫星由中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