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
近百年的考古调查和发现证明,中国在六世纪中期就已开始使用石材作为传承佛教文本的媒介,正如安阳小南海石窟的刻经题记中所说 ‘镂石班经,传之不朽’,较之纸质文本的脆弱和容易修改,金石被视为长久保存佛教经典的首选载体。伴随着佛教在中亚和东亚地区的广泛传播,佛教石刻材料逐渐呈现出多样性趋势,不再局限于佛教经典的镌刻,大量与佛教相关的碑刻题记与墓志也不断涌现,成为研究当时佛教流布与社会信仰状况的重要资料。 2019年8月20日至21日,‘中亚和东亚地区的佛教金石雕造、保存和研读’ 研讨会在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 (St Anne’s College) 举行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有两扇胡旋舞石刻墓门。黄褐色的长方形石门铁锁紧扣,每一扇中央各浅雕一名胡人男伎,二人旋转、跳跃,舞姿恣意,似在斗舞,身上舞动的飘带和流动的卷云彼此呼应。 1985年4月,宁夏博物馆考古队在宁夏吴忠市盐池县苏步井乡窨子梁唐墓发掘出这件文物,这是首次在唐代墓葬中发现展示胡旋舞的实物
简 介: 研究重点为早期近代政治理论和宪法史、近代早期阶级社会的政治社会礼仪和象征史。出版著作包括《百年启蒙》《作为机器的国家:关于专制诸侯国家的政治隐喻》《皇帝的旧衣:神圣罗马帝国宪法史及象征语言》《玛丽娅·特蕾莎女皇及她的时代》等。 简 介: 主要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与出土文献研究,曾参与居延新简、居延汉简、墨香阁北朝墓志等出土文献的整理与释读,并参与了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童蒙文化史研究”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个号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有四骏藏于本馆
李力生,原名李丽笙,字仲篪,男,汉族,北京市人,1936年7月生。1964 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系,同年任解放军画报社美术编辑。书法师从金禹民,从唐碑入手旋即转临苏轼、黄庭坚、米芾诸家,后亦曾涉足北魏郑文公、张黑女、刁遵墓志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有两扇胡旋舞石刻墓门。黄褐色的长方形石门铁锁紧扣,每一扇中央各浅雕一名胡人男伎,二人旋转、跳跃,舞姿恣意,似在斗舞,身上舞动的飘带和流动的卷云彼此呼应。 1985年4月,宁夏博物馆考古队在宁夏吴忠市盐池县苏步井乡窨子梁唐墓发掘出这件文物,这是首次在唐代墓葬中发现展示胡旋舞的实物
唐·王知敬书《舒季通葬马铭》 王知敬,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生卒年不详。据史料记载:武后时(684年至704年),为麟台少监。善署书,与殷仲容齐肩
近百年的考古调查和发现证明,中国在六世纪中期就已开始使用石材作为传承佛教文本的媒介,正如安阳小南海石窟的刻经题记中所说 ‘镂石班经,传之不朽’,较之纸质文本的脆弱和容易修改,金石被视为长久保存佛教经典的首选载体。伴随着佛教在中亚和东亚地区的广泛传播,佛教石刻材料逐渐呈现出多样性趋势,不再局限于佛教经典的镌刻,大量与佛教相关的碑刻题记与墓志也不断涌现,成为研究当时佛教流布与社会信仰状况的重要资料。 2019年8月20日至21日,‘中亚和东亚地区的佛教金石雕造、保存和研读’ 研讨会在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 (St Anne’s College) 举行
挖掘人员从墓室中挖出墓志(摄影:林朝阳) 本文摘自:科学网,作者:张树福 刘晓霞 林朝阳,原题:《福建浦城县发现不腐古尸 古墓竟由宋墓套着明墓》 随着南平浦城干尸墓地现场挖掘工作的进行,反而出现了更多的谜团。 被大家寄以厚望,可以解开干尸身份的墓志出土了,根据墓志正面的字,由福建省闽越王城博物馆的丁副馆长、南平市文物专家、浦城博物馆的文物研究人员组成的考古专家判定,干尸是明代张姓“处士”,而墓志背面记载生平墓志铭文,却被厚厚的附着物覆盖。这反常的行为,让干尸的身份蒙上了一层神秘
玉山博物馆位于江西省玉山县冰溪镇解放东路111号,成立于19854月。占地面积9218.9�O,总建筑面积7414.82�O,是一所集教育、展览、馆藏、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设计中包含了基本陈列展,黄家驷院士纪念馆、柳子谷纪念馆、碑刻展厅、书画展厅和临时展厅,并设置了青少年第二课堂、多功能厅、会议室等,博物馆展览面积3500余平方米 基本陈列展厅展览面积近1500平方米,主题为“冰为溪水玉为山”,通过300多件展品,100多幅照片并借助多媒体,场景复原等方法,展示了玉山的地域风格,人文历史与民俗风情,博物馆设计了奇山秀水,文脉流长,文明遗珍,民俗风情和千古流芳五个展厅,让参观者切身感受玉山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