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
燕树棠(1891-1984),字召亭,河北定县人;1914年毕业于北洋大学,1915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学习,1920获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教授暨主任,武汉大学法律系教授暨主任,清华大学法律学系、政治学系教授暨法律学系主任,西南联合大学法律学系教授暨主任,兼任**实施协进会会员、监察院监察委员、第一届司法院大法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中华民国法学会编辑委员等职;1949年后在武汉大学法律系编译室、图书馆工作;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法学家和法律教育家。
三权分立"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是近代最伟大的政治思想之一,对如何建立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做出了较好的回答。 为确保产品质量的优质化、均质化、稳定化,威励金属大胆创新,从机制上彻底改变了质检部门依托加工系统的行业现状,率先推行质检、加工、营销系统的"三权分立"。 威励金属加工贸易领域正采取六西格玛这个系统而严谨的管理方法,以期达到在所有新的和现有流程上的卓越经营
内容简介: 本书系2010年重磅好书《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姊妹篇,由《沉浮与枯荣》整理者陈夏红依据对著名法学家江平先生的家人、同事、朋友、学生等的采访及其他文献资料,四易其稿而成。 两书相比,《沉浮与枯荣》重在“述”江平的人生经历,而《出没风波里》则重在“评”江平的认识与追求。倘若两本书结合起来阅读,《出没风波里》更能全面地给读者勾勒出“江平和他的时代”的轨迹,向读者展示江平“出没风波里”的一生
本文摘要:转基因技术自应用于农作物商业化栽种以来,有关其安全性的争辩、非议大大。那么定记忆技术究竟好不好呢?本报讯(记者乔宁)转基因技术自应用于农作物商业化栽种以来,有关其安全性的争辩、非议大大。 8月28日,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公布《关于科学面临转基因的几点意见》,认为转基因技术是把双刃剑,合理合法应用于对解决问题世界性粮食危机具备最重要意义,但违法欺诈也不会对人类社会导致损害,敦促学术界、政府监管部门、媒体、公众科学面临
7月10日,云南省临沧市2020年首场“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在临翔开讲。临沧市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李全胜就《中国***政法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细则、临沧市18条措施作专题辅导,全市基层政法干部共160余人参加了活动。 会上,主讲人从《条例》出台意义、总体框架、党委政法委和政法单位的职能职责、制度机制、注意要点以及如何结合省、市实施细则及措施抓好贯彻落实,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为全市基层政法干部进一步学懂、弄通、悟透***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抓好《条例》的实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对推动基层政法干部全面准确掌握《条例》及省市细则措施的基本精神和工作要求,切实履行职责任务,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迈上新台阶奠定了理论基础
《徐静村诗词书法集——静村诗稿(第二卷)》,是当代中国著名法学家徐静村先生的诗词书法手稿集萃,其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游记领悟,又有感时之作;既有附和之词,又有祝贺之语;既有山水美景之赞,又有法律文学之叹,并附有作者与夫人游记之照片,及作者青少年时代之自叙。总之,阅读该诗稿,既能领略大家、前辈之书法精髓,又能身临其境,赏鉴美景,评析法治,其教育后辈晚生的意义是不可多得的。 徐静村,男,1940年11月7日生,四川江安人,中共党员
蒋新苗,男,1964年10月出生,湖南东安人。国际私法专业博士、博士后,法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法学、民商法学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湖南省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沙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瑞士联邦司法部比较法研究所和德国科隆大学高级访问教授
报告人简介: 郑佳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民商法学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商法研究所副所长,商业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行为法学会规范制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商业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月旦民商法杂志》副总编
《中国刑事诉讼法教程(第2版)》的出版,凝结了众多知名法学家多年来的理论研究成果,全面而系统地反映了现今法学教学研究的最高水准。它以法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既注重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发展动态,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满足读者对象的多层次需要;既追求教材的理论深度与学术价值,又追求教材在体系、风格、逻辑上的一致性。它以灵活多样的体例形式阐释教材内容,既推动了法学教材的多样化发展,又加强了教材对读者学习方法与兴趣的正确引导
根据《第十四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评奖办法》,论坛组委会于2019年8月26日至9月1日对第十四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的全部有效论文509篇、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的全部有效论文1762篇组织了初评工作。经过评审,最终分别产生106篇、346篇进入终评。 根据征文评奖办法,初评人员为外聘中青年专家,共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