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
定量蛋白质组学是利用质谱平台检测样品中蛋白相对含量的分析化学技术,非标(Label free)蛋白质组定量技术是一种不依赖于同位素标记的蛋白质定量技术,该技术通过液质联用对蛋白质酶解肽段进行分析,分析大规模鉴定蛋白质时所产生的质谱数据,对被检测到的离子峰强度进行积分,以积分面积进行相对定量。 季节过敏性鼻炎(SAR)影响生活质量,发病相关的分子基础还不完全清楚。本文作者对29例SAR患者和31例对照组花粉季节期间和之后的受试者进行样本收集,采用Label Free蛋白组学进行了研究,通过生信分析以及WB验证,最终确定SAR患者生物标志物,健康受试者表现出跨季节的拮抗性蛋白质组反应,这可能会成为疾病预防的治疗靶点
(通讯员曾福泉 柯溢能 记者宋黎胜)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管敏鑫教授课题组发现,一种线粒体基因突变将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进而诱发冠心病。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核酸研究》上。 线粒体是人体内一个十分关键的细胞器
白癜风真的能治好吗?贵阳中医皮肤病医院皮肤科医师介绍:一般而言,白斑面积小、病程短者容易治疗,而对于大面积白斑,病程又较长者治疗就较为困难。从目前国内外治疗本病的情况看,大部分白癜风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病情不再发展,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疗的病例亦不少见。因此,只要白癜风患者能及时就医,与医师密切配合,耐心治疗,是可以治疗的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Science:治疗疾病的新手段——靶向免疫细胞代谢通路? ①静息状态下的免疫细胞代谢率低,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供能; ②活化的免疫细胞修正代谢通路,不同细胞倾向于利用不同的途径供能; ③例如:Th与Tc细胞更多利用糖酵解供能且消耗较多谷氨酰胺,Treg细胞继续利用氧化磷酸化供能且倾向于消耗脂肪酸; ④富马酸二甲酯、二甲双胍等以代谢通路为靶点的药物或可用于治疗免疫疾病和肿瘤; ⑤需要警惕这类药物破坏全身防御系统或损伤其他重要细胞; ⑥有公司正在研制新药,阻断氧化磷酸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细胞在静息和活化时开启不同的代谢通路,其异常活化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克罗恩病、红斑狼疮等。目前一些公司和临床研究,正在探索以免疫细胞的代谢通路为靶点,治疗克罗恩病等自身免疫病
浙江迈同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致力于靶向抗肿瘤新药(first-in-class)研发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作为一家初创新药研发企业,迈同紧抓创始人团队在肿瘤相关代谢异常领域研究的经验优势,确立了专注于以肿瘤发生相关的代谢酶为靶点来研发新型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方向。为此,迈同团队搭建了全方位的研发平台,从靶向化合物分子设计,经药物筛选平台和体内药效平台对分子的体外生化和细胞内药效测试,完成对靶向分子的初步筛选;对确立的先导化合物进一步修饰、药效测试、成药性评价、CMC、药理药效、药代动力学评估、从而确定临床候选化合物;从候选化合物的药学、药效、药代及毒理安评,到药物的临床申报并进一步推向临床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一种以左心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病变,该病在全球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寻找到保护心脏的靶向药物成为临床治疗的关键。文章首次发现 3’UTR 在心脏保护过程中具有顺式调控能力,可调节心肌保护蛋白表达,改善心功能,起到更保护心脏的作用。 该研究以高血压心脏病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给予含有 3’UTR 序列的 AGGF1 全序列病毒,发现含 3’UTR 的 AGGF1 全序列比包裹 AGGF1 (一种具有心脏保护功能的血管生长因子)编码序列病毒具有更强的心脏保护功能
本报讯(记者龙九尊)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当天,一项针对前列腺癌诊断与治疗的科研项目在上海启动。 这是中国泌尿系肿瘤的第一个“973”项目,研究经费达4000万元
饮食结构要注意 防止癌症“找上你” “病从口入”,吃不对,甚至吃太多,都有可能“吃出毛病”。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该院李孟鸿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肿瘤癌变过程的关键基因ILF3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大量摄取周围营养物质,从而恶性增殖。因此,过多的营养物质摄入,特别是富含丝氨酸和蛋氨酸的食物将更有可能诱发癌症,该研究成果有望为肠癌治疗带来新思路
乳腺癌耐药一直是临床及科研工作的难题但迄今为止耐药机制尚不明确。微RNA(miRNA/miR)参与调节转录后基因的表达其中miR-27a作为致癌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上调与乳腺癌耐药紧密相关。miR-27a具有调控药泵外排、激活凋亡抵抗、影响DNA修复损伤以及介导药物失活等多种生物学功能通过作用于不同的下游靶点如P-糖蛋白、BAK、第2个线粒体源胱天酶激活剂/低等电点IAP直接结合蛋白等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激活下游通路磷脂酶C/Raf/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途径、腺瘤性结肠息肉/β联蛋白等最终导致阿霉素、5-氟尿嘧啶、他莫昔芬等耐药
香港科技大学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可为冷冻和新鲜细胞组织样本同时进行单细胞DNA和RNA测序的新技术。(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一项新技术,识别出了伪装成正常细胞的罕见脑肿瘤细胞“间谍”,为复杂和罕见肿瘤的研究及相关药物研发带来突破,详细内容已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 人类对癌症所知有限,分析DNA和RNA测序得到的更详细、不同层面的肿瘤分子数据,或可解开肿瘤复发、对治疗产生耐药性等癌症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