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神经网络
时间:2020年1月14日 9:00 严如强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端装备研究院国际机械中心执行主 任,2007年5月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机械与工业工程系,获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9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 (ASME Fellow) 获美国、墨西哥、中国等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牵头制定IEEE国际标准1项,发表SCI期刊论文90余篇,SCI引用超3000次,单篇最高SCI他引500余次,撰写和主编出版英文专著各1部。目前担任IEEE仪器与测量学会副主席,是该学会11人执委会中唯一中国学者,并担任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副主编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一个高效的计算系统,其核心主题是从生物神经网络的类比中借鉴的。 神经网络是机器学习的一种模型。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和九十年代初期,神经网络中有很多重要的架构改进
本网讯 11月3日至4日,以“统计学与改革开放四十年”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统计学年会在江西财经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各高校、研究机构、政府机构和企业部门的500余位代表参加年会。李金昌教授应邀出席年会,并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背景下统计学的发展”的特邀报告
智能化产品设计的新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流程。 1. 智能化产品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既能作为工具支撑起智能化的产品设计,同时也对新时代的产品设计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工程师可以利用智能化产品实现研发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智能接口与人机交互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中心下设两个研究室:智能接口研究室和语音处理研究室。现有教师11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该中心可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生和硕士生,已毕业的博士生44人,出站博士后2人,硕士毕业生150余人
杨家稳,男,汉族,1972年9月生,安徽滁州人,民盟成员,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教授,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数学教师,校级教学名师,15年校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主要从事Sylvester矩阵方程**逼近解、泛函网络与实时洪水预测、人工神经网络与图像处理及计算智能等方面的研究。 出版专著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与参与省级课题约10项,主编及参编数学教材3部
什么是人工智能?通俗来讲,就是让机器能像人一样思考。这个无需解释太多,因为通过各种科幻电影我们已经对人工智能很熟悉了。大家现在感兴趣的应该是——如何实现人工智能? 从1956年夏季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开始,科学家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来实现它
时 间:2020年6月3日10:00-11:00 讲座摘要:神经形态计算(类脑计算)由于具有低能耗、自适应学习、高并行计算等优点,已经成为了高性能计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神经形态计算需要构建人工神经网络。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核心器件,神经突触器件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9月13日,江广高速公路扬州段改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在扬州组织召开了由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信息化监管关键参数在江广改扩建工程中的深入研究》项目验收会。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课题组工作报告,审阅课题组提供的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项目基于江广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监测数据,通过专家评分法和大数据分析,确定了沥青路面信息化监管关键参数及权重;根据摊铺和压实信息化监管关键参数,建立了沥青路面压实度的多元线性回归和BP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提出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信息化监管综合质量评价指数(IQI)及其评价体系
柴油发电机组振动主动控制策略分为前馈和反馈控制两种概念,根据受控对象的振动特性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主动控制算法,主要包括反馈控制、模态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和鲁棒控制等方法。 正反馈控制具有高效和鲁棒性较强等特点。 状态反馈控制和结构振动分析相结合,可得到柔性结构的振动模态控制方法,于是形成了包括耦合模态空间控制和独立模态空间控制的模态空间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