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 立秋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早稻收割,晚稻移栽, 大秋作物此时进入重要生长期,农民得赶在立秋时完成插秧工作, 起风时感觉凉爽,不像盛夏时的热气蒸腾; 清晨地面会有雾气,望去一片晶莹露珠; 同时,感觉到凉意已至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自然界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后由热转凉, 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 也要避免肃杀之气,以适应秋天容平的氛围。 其次,秋天宜早卧早起
6月5日,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党组书记、总队长刘顺国率队到新邵调研农业生产工作。市政府副秘书长李荣卫,县委常委、副县长李繁荣及县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参加。 当天,刘顺国一行来到雀塘镇寺门前村,深入田间地头,仔细察看早稻长势情况,通过无人机观看粮食产量实测情况,还与种粮大户亲切交流,听取有关粮食生产、农资供应、水利灌溉、种植效益、市场销售等情况介绍,详细了解目前农业产业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指导意见
(新闻联播):国新办今天(9月14日)上午举行服务实体经济明确金融控股公司准入规范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介绍,《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 (新闻联播):国新办今天(9月14日)上午举行服务实体经济明确金融控股公司准入规范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介绍,《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的发布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管理,防范风险交叉传染,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本报讯(徐文谦 记者 刘帆)铲车挥舞机械臂,将土壤和营养物倒入自动搅拌机,搅拌均匀后再由传送带送至处理区,等待后续使用……2月9日,在进贤县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育秧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育秧环节最关键、最基础的培土工作,为春耕做好准备。 “我们早稻育秧能力达到1万亩,除了自己种植2000亩外,剩余的主要提供给周边农户。”据进贤县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付建忠介绍,该育秧中心基本实现机械化,与传统育秧方式相比,具有省工省时、节约成本、发芽率高、成活率高等优势
国家统计局今天(6日)公布了2019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277亿斤,再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总产量看,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277亿斤,比2018年增加119亿斤,增长0.9%。 从粮食播种面积看,初步统计,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41亿亩,比上年减少1462万亩,下降0.8%
在水稻抽穗和开花期,常常有稻瘟病、稻飞虱等病害虫,需要用化学农药控制。然而,由于水稻的开花期是水稻的敏感期,如果控制不当,通常容易在水稻中引起植物药害,导致产量降低。那么,水稻扬花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哪些? 使用农药控制水稻病虫害时,必须避免水稻的开花时间
7月12日0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22.53米,较历史实测最高水位22.52米(1998年8月2日)高0.01米,这标志着我国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记者从市防指获悉,鄱阳湖星子站是反应鄱阳湖水文情况的主要特征站,受持续强降雨、上游来水和长江中下游洪水顶托叠加影响,鄱阳湖星子站自7月5日1时超警戒后,一周左右时间便突破历史极值。当前,鄱阳湖汛情变数大、来势猛、范围大、险情多
央视网消息: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恢复双季稻,今年来双季稻生产形势如何?对恢复双季稻农业农村部有何考虑?在3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进行了解答。他说,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必须稳住稻谷生产,尤其是双季稻面积不能再继续下滑了。 潘文博介绍,早稻和双季晚稻加在一起就是常说的“双季稻”
2020年,中国高铁客运量为15.57亿人,受新冠疫情影响,客运量低于2019年的23.58亿人。但更多的人在铁路出行时选择乘坐高铁,2020年的高铁客运量占铁路客运量的比重超过70%。 中国历年高粱产量(1949年-2018年) 中国历年小麦产量(1949年-2021年) 中国历年玉米产量(1949年-2021年) 中国历年早稻产量(1949年-2021年) 中国历年稻谷产量(1949年-2021年) 中国历年谷物产量(1991年-2021年) 中国历年秋粮产量(1949年-2021年) 中国历年夏粮产量(1949年-2021年) 中国历年粮食产量(1949年-2021年) 中国历年人均发电量(1978年-2020年)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记者王希、伍岳)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4月4日说,今年我国粮食种植意向面积稳中略增,目前夏粮长势较好、丰收有基础,春播进展总体顺利,粮食生产有了一个好的开局。 他是在4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潘文博表示,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今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措施稳住粮食生产,取得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