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
长江中游南部(江西)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系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课题之一,由[URL]、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粮油作物局等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以及南昌、余干、进贤等20多个县(市、区)的科技和农业部 “长江中游南部(江西)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系“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课题之一,由[URL]、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粮油作物局等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以及南昌、余干、进贤等20多个县(市、区)的科技和农业部门共同承担。 项目组在“十五”研究基础上,集成了“鄱阳湖平原双季稻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吉泰盆地双季稻轻简栽培标准化技术”、“双季稻绿色稻米标准化持续生产技术”等3大技术体系,在三个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示范推广。其中鄱阳湖平原双季稻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区有南昌、余干、进贤、南城、都昌、星子等6县,吉泰盆地双季稻轻简栽培标准化技术示范区有泰和、吉安、永新、吉水4县,双季稻绿色稻米标准化持续生产技术示范区有奉新、上高2县,示范面积100万亩以上
安徽省水稻引种备案品种适宜生态区域(调整后) 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的双季稻区。本类型区品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 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
近日,从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传来喜讯,以我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和作物研究所两家单位的主要科研力量为主申报的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实验室--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双季稻营养与施肥科学观测实验站均获批准。 据悉,此次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10]5号),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第二批启动了农业基因组学、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麦类、玉米、薯类、大豆、油料作物、园艺作物、农业微生物、农业环境、植物营养与肥料、耕地保育、作物高效用水、农村可再生能源、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技术、设施农业工程等19个“学科群”建设。我院土肥与资环所主持申报的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双季稻营养与施肥科学观测实验站分属“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学科群和“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群
2013年,***院士提出在南方高产区实施超级杂交稻“三分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工程,即研究并推广应用以超级杂交稻为主体的粮食周年高产模式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周年亩产1200公斤,实现三分田养活一个人的产量目标。(根据每人每年需360公斤稻谷的国家粮食安全指标,周年亩产1200公斤,即三分田产粮360公斤,可养活一个人)。 计划到2020年,在湖南省推广500万亩
近日,鸬鹚渡镇积极推进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加强与村(居)民之间的联系,村(居)民代表尽职履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早前,鸬鹚渡社区居民在屋场会上向屋场场长李俊反映,该组主排灌水渠因年久失修,多处挡土墙垮塌,排灌水受阻,一旦到雨季可能会发生排洪不畅,会导致该片双季稻示范地的收成锐减。会后,李俊立即便向社区进行反映,社区在收集民情民意后,迅速向县农业农村局提出申请报告,希望能将问题得到解决
央视网消息: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恢复双季稻,今年来双季稻生产形势如何?对恢复双季稻农业农村部有何考虑?在3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进行了解答。他说,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必须稳住稻谷生产,尤其是双季稻面积不能再继续下滑了。 潘文博介绍,早稻和双季晚稻加在一起就是常说的“双季稻”
3月16日,邵阳县抢抓春耕生产好时机,深入塘渡口镇雷公坝村田间地头,与田长们、村民们一起开展“共话耕地保护”活动。 活动现场,村民们忙着翻地、下肥,一片忙碌景象。田长们说:“脚下这块地前几年是撂荒地,杂草丛生,去年政府帮着一起把杂草清除了、地翻耕了,但碰上了百年一遇的大干旱,种了经济作物也没有收成;今年雨水好,现在又正值春耕播种的好时候,政府又给我们送来了水稻、玉米、黄豆等种子
早稻收割啦!你有多久没见过稻浪滚滚的场景了? 喜看稻菽千重浪,又是一年丰收时。 在永泰县嵩口镇邹湖村的水稻种植基地,一场早稻收割的序曲正在上演。 一大早,种粮大户杨友文就驾驶着收割机在金黄色稻浪中来回穿梭,伴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颗粒饱满、黄澄澄的稻谷尽收其中
项目针对江西等双季稻区水稻生产存在的“早熟与高产、优质与高产、高产与稳产”难协调的技术瓶颈,提出了“性状机能协调型”双季稻育种思路,创制出骨干亲本9个,选育出淦鑫688等6个超级稻在内的21个双季稻新品种,集成了双季超级稻高产高效制种和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规程4套。项目主体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双季超级稻高产、优质、早熟的有机结合,确立了江西在全国双季超级稻的领先地位。获植物新品种权7项,发明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