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产
新华网郑州6月6日电记者从周口市农科院了解到,河南省农业厅于6月4日组织一批小麦专家对周口市农科院、修武县农业局在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小位村设立的“周麦27号”百亩高产示范方(110亩)进行现场实打验收,随机收割1.03亩,平均亩产821.7公斤,创造了国内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据了解,小麦新品种周麦27号是周口市农科院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生理育种、双单倍体育种、一年3次加代、抗病性与品质平行 新华网郑州6月6日电 记者从周口市农科院了解到, 河南省农业厅于6月4日组织一批小麦专家对周口市农科院、修武县农业局在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小位村设立的“周麦27号”百亩高产示范方(110亩)进行现场实打验收,随机收割1.03亩,平均亩产821.7公斤,创造了国内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据了解,小麦新品种周麦27号是周口市农科院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生理育种、双单倍体育种、一年3次加代、抗病性与品质平行筛选等多种新技术相结合,经过6年定向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
长江中游南部(江西)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系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课题之一,由[URL]、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粮油作物局等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以及南昌、余干、进贤等20多个县(市、区)的科技和农业部 “长江中游南部(江西)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系“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课题之一,由[URL]、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粮油作物局等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以及南昌、余干、进贤等20多个县(市、区)的科技和农业部门共同承担。 项目组在“十五”研究基础上,集成了“鄱阳湖平原双季稻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吉泰盆地双季稻轻简栽培标准化技术”、“双季稻绿色稻米标准化持续生产技术”等3大技术体系,在三个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示范推广。其中鄱阳湖平原双季稻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区有南昌、余干、进贤、南城、都昌、星子等6县,吉泰盆地双季稻轻简栽培标准化技术示范区有泰和、吉安、永新、吉水4县,双季稻绿色稻米标准化持续生产技术示范区有奉新、上高2县,示范面积100万亩以上
郜庆炉,男,1963年3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高效农作制度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在《应用生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麦类作物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了《设施农作制度》学术专著,主编、参编著作、教材9部。在农业资源与高效农作制度研究方面,首次把农作制度与设施农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拓宽了农作制度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