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站
2016年4月21日上午,公司工会、团委组织工会及团干部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进行参观,感悟航天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上午10时,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大家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同比例的卫星,这不禁将大家的记忆带回到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在载人飞行器实物面前,大家近距离观察了人造卫星、发射器、地面站系统。展览馆陈列了从东方红一号到天宫一号、神舟九号的研发历程,在讲解人员的详细介绍下,大家了解到我国最新的空间技术研究取得的成就,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而自豪
据新华社合肥5月6日电 (记者徐海涛、陈诺)记者5月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及同事彭承志、陈宇翱、印娟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近期..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向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 利用量子隐形传态实现远距离量子态传输,是构建量子通信网的重要途径。但在实现过程中,量子纠缠分发的距离和品质会受到信道损耗、消相干等因素影响,如何突破传输距离限制,一直是国际量子通信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报讯(驻京记者郭超豪)16日1时40分,我国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记者昨天从中科院遥感地球所获悉,17日 11时56分24秒,该所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在第23圈次成功跟踪、接收到“墨子号”首轨数据,并将所接收的卫星数据实时传送至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墨子号”首轨任务时长约7分钟,接收数据量约202MB
上海体育馆至徐家汇,线路选走漕溪北路下方案,可与漕溪路立交桥工程结合建造,节省费用,拆迁少,车站出入口布置合理,方便乘客。 徐家汇至人民广场,线路选走衡山路下方案,弃走衡山公园至衡山路12号街坊方案。该区间隧道为60年代建成的试验工程,隧道断面不能满足一号线限界
8月25日,国防科工局对外公布了高分三号卫星获取的首批影像图。首批影像图影像清晰,层次分明,信息丰富,微波反射特征明显,包括北京首都机场、福建厦门、天津港、洪泽湖、黄海海域等卫星影像,涵盖聚束、条带、扫描、全极化等高分三号卫星载荷典型成像模式图像,反映了不同成像模式下地貌影像特点及海洋环境监测等情况。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出席发布活动并讲话
1月17日零点12分,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成功将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按计划稳步推进。今年我国宇航发射首战告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发射任务取得“开门红”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第三册“通信、信号工程”(以下简称本定额)包括通信工程、信号工程及措施项目共二十六章。 通信工程包括:挖、填电缆沟及敷设通信管道,敷设光(电)缆及电线、接续与测试、保护与防护,安装光(电)缆终端设备、机座、走线架及配线架,布放设备电缆及导线,程控电话交换机及附属设备、无线通信系统、光纤数字传输、时钟系统、通信设备及配线、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广播系统、通信电源设备及接地装置、计算机网络及附属等设备安装,配管、托板托架、金属支架制作安装、通信系统调试等。 二、本定额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站、地面站及高架站综合编制
当地时间12月15日,我国第一个海外陆地卫星接收站——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北极接收站(简称“北极站”),在瑞典基律纳通过现场验收并投入试运行。 该站坐落在位于北极圈以北约200公里处的瑞典基律纳航天中心,每天平均接收轨道约12轨,数据接收量是国内站的2倍以上;全球任意地区数据的平均获取时间间隔不超过两小时,数据获取时效性比国内站可以提升1倍以上。同时,北极站是我国三频段天线的第一次工程化应用,其天线系统数据最高支持的接收码速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对未来卫星数据接收的支持能力是以前系统的5倍
可承担单项合同额 2000 万元以下的民航空管工程和单项合同额 2500 万元以下的机场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 1.民航空管工程包括:区域、终端区(进近)、塔台等管制中心;空管自动化、地空通信、自动转报、卫星地面站、机场有线通信、移动通信等通信系统;雷达、自动相关监视、仪表着陆系统、航线导航台等导航系统;航行情报系统;常规气象观测系统、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雷达、气象网络、卫星云图接收等航空气象工程、空管设施防雷工程、供配电工程等。 机场弱电系统工程包括:航站楼弱电系统和飞行区、货运区及生产办公区域弱电系统
一、 为鼓励学生了解我国太空计划及提倡太空科学教育,由本院国家太空中心、淡江大学航太系、逢甲大学航太系、成功大学航太系及弗利思特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举办校园太空科学科普教育活动【2016太空科学探索夏令营】,活动对象为国小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升国一者亦可)。 (一) 课程内容: 介绍国际及我国太空计划、认识太空载具、遥测卫星及气象卫星的应用课程、卫星模型制作、自制卫星计划成果发表会、太空大地游戏、户外教学(参访国家太空中心及科教馆NASA特展、或成大地面站及风洞实验室)。 (二) 营队梯次:7月4日起至8月10日止,每班人数上限40人,每梯次三天(无过夜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