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本
油料所南方大豆遗传育种团队针对大豆高产与优质、多抗难以兼顾等问题,利用中豆32和吨豆杂交选育出夏大豆新品种中豆41。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倒伏等特点,已被作为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组国家区试对照。 中豆41产量高、稳产性好,连续多年实现大面积亩产250公斤,小面积亩产300公斤;分枝力强,结荚多,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不裂荚,综合抗性强,蛋白质含量42.41%,脂肪含量21.24%,属双高优质品种;抗高温耐干旱,在2018和2019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条件下,在江西九江和湖北天门大面积示范实收亩产分别达到257.2公斤和271.5公斤,较其它品种每亩增收300多元,节本增效显著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缺水其实比缺地情况更加严峻,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发展节水灌溉,已经成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而在此背景下,智能灌溉系统等节水灌溉系统设备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农业灌溉趋势,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果蔬栽培等产业领域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力推广和应用智能灌溉系统是解决水资源浪费问题,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实现农业节水增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深入农业供给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拟建设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个门户、一张图、一套标准、一个体系“六个一”工程,构建湖北三农“一张图”。 以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为主线,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明确要发展乡村信息产业,2020年,“加快建设湖北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是深入推进湖北现代农业建设的务实行动, ,一张图即农业农村决策图,加强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培训既是贯彻落实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的重要行动,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长华表示,依靠数据来决策,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手段,助农节本增效,一个门户即农业农村大数据综合服务门户, 此次湖北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能力培训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和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联合举办,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一套标准即农业农村大数据管理平台标准,着力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决策体系,“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切实推动大数据在“三农”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一个体系即农业农村大数据管理平台监测采集体系, 近年来,保障农产品优良品质
“成都癫痫病医院”喜迎中秋,成都神康癫痫医院为患者送月饼送祝福,医患同乐暖人心! 中秋佳节,万家团圆,共享天伦。但因癫痫疾病很多患者不得不在医院治疗度过,为让患者及家属们有一个温暖祥和的中秋节,我院的中秋慰问团以送月饼的方式,将爱心与祝福送到每一位患者手中。 这让每一个患者激动不已,一位住院患者笑着感叹道“今年的中秋节虽不能在家过,但老婆今天也来陪我了,没想到医院为我们准备了惊喜,也收到很多祝福,非常感动,一屋子的病友和医护人员在一起,感觉比在家和老婆两个人过节还热闹!” 我院詹伟华院长表示,中秋节本是一家团圆的节日,但因治疗疾病很多患者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我们希望通过赠送月饼这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感受家一样的温暖
从五月起往事不再回头今后不必将就.日光温室滴灌是利用地面灌溉设备通过滴头把清水一滴滴均匀地渗入作物根系的高效节水技术.日光温室运用滴灌节水技术能够改善作物生长环境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1、以点滴方式向作物供水可以保持土壤疏松透气表土湿润无积水.根据作物生长特征和土壤墒情确定定额灌溉和每次灌水量. 2、土壤表面局部湿润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损失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减轻作物病害滋生蔓延增强作物根系传导水分功能. 3、将灌溉与施肥结合在一起可以克服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产品质量降低. 日光温室滴灌设备主要由塑料灌管、滴灌管、施肥器、过滤器、阀门、活接、弯头等部件组成安装简单使用后效果好.下期不见不散了.
相互垂直的两个激光器向待测的物体发射高频脉冲单色光,被测物体的投影分别显示在两个CCD面板上,然后将两个CCD面板上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复杂算法进行处理,进而获得被测物体在两个垂直方向上的投影大小,最后通过相关计算获得被测物体的外径尺寸。交叉点所形成区域为该系统的有效测量范围。 智慧工厂需要制造生产线具备高精度和连续稳定的在线数据测量采集和传输处理能力
在农业灌溉中,实际上劲土壤水势来控制灌溉,踩用士壤含水量来控制灌溉更加科学和合理,这是因为含水量不直接反应土壤的千旱程度而判断土壤的干旱程度的唯一指标是土壤水势。另.外土壤含水不同,土壤水势是一绝对物理量 ,不同土壤中的同一-水势值的物理意义完全相同来同土壤的水势值可以直接相互比较。目前测量土壤水势的仪器主要是土壤水势测定仪,因此随着农业节本增效目标的提出,使用: 士壤水势测定仪来测量土壤水势已经成为实现农业节水灌溉的关键技术
4月23日,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中央农办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合作社联盟副主席李春生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坚定农民合作社发展方向,把握姓农为农属性,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增强服务带动能力,推动农民合作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作为
9月11日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光明网、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承办的第三期“科学麻辣烫”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农业科技成就回顾与展望”主题论坛在国家农业图书馆举行。院士、专家、媒体围绕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农业科技成就进行了深入研讨,探究中国人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伟大转变背后的科技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春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孙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教授王静等参加活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制片人、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影视专委会秘书长冯其器主持活动
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各专家团队,各市农业农村局、厅属有关事业单位: 为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科技对我省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决定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大技术需求,遴选2023年农业生产领域主推技术。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围绕2022年我省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清单及主要种养加产业,遴选具有绿色高效、节本增效、生态保护、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较强区域适应性的技术进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