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
“平均亩产320.50公斤!”近日,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苑庄镇毕村1.05万亩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由国家大豆良种科研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山东圣丰种业科技组织有关专家,对前茬为小麦,采用免耕覆秸栽培技术种植的3300亩大豆新品种“圣豆5号”高产示范田进行了现场测产。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天富表示,平均亩产320.50公斤是我国大豆平均亩产的两倍多,在世界同纬度地区都是非常突出的。由圣丰种业自主选育的“圣豆5号”,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油料所南方大豆遗传育种团队针对大豆高产与优质、多抗难以兼顾等问题,利用中豆32和吨豆杂交选育出夏大豆新品种中豆41。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倒伏等特点,已被作为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组国家区试对照。 中豆41产量高、稳产性好,连续多年实现大面积亩产250公斤,小面积亩产300公斤;分枝力强,结荚多,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不裂荚,综合抗性强,蛋白质含量42.41%,脂肪含量21.24%,属双高优质品种;抗高温耐干旱,在2018和2019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条件下,在江西九江和湖北天门大面积示范实收亩产分别达到257.2公斤和271.5公斤,较其它品种每亩增收300多元,节本增效显著
杨青春:男,汉族,1966年生,河南商水县人,中共党员,现任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周口市农学会常务理事、周口市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作物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承担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等大豆科研和示范推广项目30余项。 先后主持和参与育成了13个国审和省审大豆新品种,获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16项,其中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6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