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轨
7月25日11时13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执行一箭三星任务,将资源三号03星及搭载的2颗小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资源三号03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研制,主用户单位为国家自然资源部,卫星主要用于生产全国1:5万基础地理信息产品,开展1:2.5万以及更大比例尺地图的修测和更新,开展国土资源调查和监测等工作。 资源三号03星发射入轨后,将与在轨的资源三号01、02星及高分七号卫星组网运行,为我国测绘业务提供稳定的卫星数据源
【权威快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新华社西昌3月10日电(记者陈芳 胡喆) 3月10日0时28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300”,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一代代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担当与毅力在航天发展进程中刻下了中国印记,打造了‘长征’这一国际知名的运载火箭自主品牌
中新社福州9月18日电 (郭超凯)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首席科学家吴岳良18日在福州表示,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已实施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第一步“太极一号”的基础上,中科院正按规划路线图启动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第二步“太极二号”双星计划。 当天,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在福建福州举行开幕式。吴岳良在会上做题为《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与“太极一号”卫星技术验证结果——“太极一号”迈出奠基性的第一步》的主旨报告
①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 ②30日,三星堆遗址发掘又有新进展,提取了包括青铜眼形器、青铜人头像、有领玉瑗等文物。 ③30日,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0年版)》,包括核心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关键材料、高端装备等,涉及8大领域、178项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新产品。 ④***近日公布了首批证券公司“白名单”,安信证券等29家券商上榜
2018年1月12日7时1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六、二十七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第三、四颗组网卫星。 卫星入轨后,经测试及入网验证,可对外提供服务
“火箭飞行正常”“遥测数据正常”“厦门站监测正常”……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内,各测控站不时将最新的监测 信息传到这里。 火箭点火起飞约23分钟后,星箭顺利分离,风云二号08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2014年航天发射任务实现完美收宫
7月8日,远望3号船船长倪留国(前左)等在驾驶室。 7月8日,远望3号远洋航天测量船完成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海上测控任务,安全抵靠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为历时1个月、航行3万里的本次航程画上圆满句号。 远望3号船是我国第二代航天远洋测量船,主要担负对卫星、飞船等航天器的海上测控任务,建成以来共出航52次,圆满完成以神舟、嫦娥、北斗为代表的83次海上测控任务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我国中星9A依靠卫星自身推进器成功入轨。 2017年6月19日,长征三号乙遥二十八火箭发射中星9A卫星过程中运载火箭出现异常,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准确实施10次轨道调整,卫星于2017年7月5日成功定点于东经101.4°赤道上空的预定轨道
SpaceX公司赋予了它不走寻常路的特点,这次发射验证了此火箭的可重复使用性能,第一级发动机在完成工作后会自主返回,最终垂直降落在位于大西洋预定海域的海上移动平台上,这其中有何奥秘? 值得一提的是,可重复使用火箭的返回级发动机还需要保持较高的减损控制率,否则即便返回级安全抵达地面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投入下次发射,甚至需要进行大修才能满足发射的要求,这也违背了可重复使用的初衷。同时还要有一套健康与故障诊断系统来监控发动机的状态,从而判断返回后的发动机能否投入下次发射。 “猎鹰9号”上使用的灰背隼-1D发动机被认为是史上最优秀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之一,海平面推力为55吨左右,推比达到150,该发动机技术较为成熟,能够为“猎鹰9号”第一级返回提供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