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载荷
软减震的理想产品:ACE S14 至 S25 家族产品型号中的 S 代表“软性接触”。这种一体成型的小型缓冲器可以选择配备一个线性或步进制动凸轮。其软性减震的特点得益于特别长的缓冲行程,可以取得极低的反作用力
新华社东京7月28日电 日本一家民营火箭公司27日下午在北海道发射一枚小型火箭,但以失败告终。火箭坠毁于附近海域。 据日本共同社27日报道,日本星际科技公司27日下午在北海道发射了“momo”4号小型火箭,结果火箭升空到13千米处出现发动机故障,后坠毁于附近海域
本报武汉5月13日电 (记者强郁文)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的国内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13日迎来第一颗卫星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即将进入小卫星批量生产阶段。 本次下线的卫星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是面向批产的典型卫星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即慧眼卫星)团体通过对X射线吸积脉冲星的详细观测,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得出其最峭场,这是迄今为止,人类直接且非常可靠地测量至的宇宙中的最峭场。该结果于8月10日在国际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发表。 2017年8月,科研人员利用慧眼卫星对X射线吸积脉冲星GRO J1008-57的一次暴发活动进行了详细观测,首次在其X射线能谱中以高于20倍标准偏差的高置信度在90千电子伏特(keV)附近发觉了一条回旋吸收线
记者日前从国家国防科工局获悉,10月15日,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除CCD立体相机以外的六种有效载荷已全部开机,按计划陆续开展科学探测,而用于获取月球表面及“嫦娥三号”卫星备选着陆区高分辨率图像的CCD立体相机预计于10月下旬择日开机。 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了七种有效载荷,分别是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其中,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γ射线谱仪在卫星奔月期间已经开机工作
“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媒体采访会现场(7月23日摄)。 7月23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媒体采访会上通报:我国科学卫星系列中第二颗拟发射的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目前已完成有效载荷正样研制及环境试验,交付卫星总体,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的百米微重力落塔(7月23日摄)
日前,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卡赞巴什航空中心,使用A30轻型无人机,俄罗斯科研人员首次进行了用3D打印的MGTD-20燃气涡轮航空发动机的飞行测试工作。由于测试工作顺利完成,俄有关部门计划在2021年至2022年对该发动机进行量产。据悉,用3D打印的MGTD-20航空发动机由俄联邦国家科学中心全俄航空材料科研所和西蒙诺夫试验设计局科研生产联合体共同研制成功,俄罗斯前景研究基金会提供了资金支持
我们需要关注的第1件事是它的直线模组是否满足我们的需求。也许您对有效载荷了解不多。通俗地说,有效载荷就是它可以承受多少重量
IT之家3月2日消息 据中国探月工程消息,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完成第十五月昼科学探测工作,进入第十五月夜。 IT之家了解到,其中,嫦娥四号着陆器于今日4时完成月夜设置,进入第十五月夜休眠期。3月1日20时6分,“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完成第十五月昼的科学探测工作,进入月夜休眠
9月13日零点,大凉山深处,大雾之中,群山酣睡。此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灯火通明,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中星22号A卫星静静地矗立在发射塔架旁。 零点02分,伴随着地动山摇的巨大轰鸣声,火箭腾空而起,刺破云雾,直上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