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家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2月17日电 学术期刊《俄罗斯的中国学》副总编伊戈尔·杰尼索夫在莫斯科举行的首发式上表示,该学刊将在互联网上公开。 2023年2月17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杰尼索夫说:"我们选择对作者和读者开放学刊文章,不会订阅。 我们将尝试在社交网络上公布最有趣的文章
1988年,以丹斯里陈广才为首的一群校友,有感必须为马大中文系成立校友会,便积极筹组成立“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协会”,经过9次的讨论研究后,终于拟定了章程,并于1990年正式成立。 中协自正式成立以来,即本着反哺母系及回馈社会的宗旨,积极参与母系所推广的各项活动,并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同时也与华社各文教团体携手举办文教活动。这些年来,中协曾先后资助马大中文系学术论文集、师生作品集、毕业刊等书籍的出版,以及迎新周、文学双周、中文系之夜等活动的举办
该学刊面向古代和现代中国、中国文化和文明问题研究。《俄罗斯的中国学》延续了《中国问题》(1929-1935)和《苏联汉学》(1958-1959)学术期刊的传统。第一期学刊中刊登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发表的欢迎辞,以及俄罗斯杰出中国汉学家的文章
2020年11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在世界之中: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国际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行。论坛以“在世界之中: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为主题,“第三极文化”的理论建树引起与会中外学者热烈讨论,当下世界文明交流对话,以及当代语境下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成为研讨论题。论坛以线下线上互动方式举行,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斯洛文尼亚等国和中国专家学者200余人全球连线和现场参会
著名作家王蒙窖藏四十年的文学巨作《这边风景》由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会员、埃及文学翻译家与作家米拉·艾哈迈德译为阿拉伯语,近日已由阿联酋指南针出版社在阿联酋出版译本。 2020年8月25日,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人文经典互译与文明互鉴”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主办,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
国立清华大学自2008年始,缘自本校杨儒宾及方圣平教授伉俪将多年珍藏之千余件近世东亚儒学相关书画与贵重书籍捐赠予本校,文物内容包括中日鸿儒、官员、书画家、僧侣、汉学家、外交使节,也涵括常民史料、甚或个人文书等,时间早自中国明清与日本江户时期,下达日治、乃至1949播迁来台之后,时间跨度近300年,史料价值极高。为保存这些无价的文化资产,清华大学近年已然成立文物馆筹备处-立基清华、放眼东亚,多元且具脉络的既有典藏品,是清华大学文物馆最突出的基础与特色。 借着大学文物馆的设立,不仅静态地保存史料文物,也能活用为教学及研究的资源,进一步透过公开展示与相关活动,更可积极进行新竹在地文史艺术的推广,并有助清华迈向更全方位的大学,以及善尽教育功能的社会责任
普鸣教授( Professor Michael J.Puett)是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亚洲中心代理主任。其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与哲学等领域。普鸣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中国并非是一个刚加入全球贸易网络的封闭社会,事实上,由于历史上源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在过去数个世纪中,中国曾经在远程贸易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成为全球贸易网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五胡十六国是中华文化深度交融的重要时期。2019年9月19—22日,国内外文史学界一批中青年学者,倡议举办了“大夏与北魏文化史暨统万城考古国际学术论坛”。来自中国、日本共十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三十余名学者参加会议
本课程旨在通过分析西方汉学家解读中国的视角和在西方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来探究西方人如何理解中国、中国人如何理解自身和世界。其最终目的在于洞悉西方汉学如何感悟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这也有助于激活中国国内学术界对自身古老的思想传统和西方文化的思想传统的再思考,从而促进中外文明的理性对话,以建设和谐文明的世界。 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刻画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中国形象,这个形象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英国区预选赛决赛17日晚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隆重举行。 2012年度全球首场“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英国区预选赛决赛17日晚在伦敦标志性建筑大英博物馆隆重举行。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和大英博物馆亚洲馆馆长司美音等嘉宾出席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