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卫星
1、人造卫星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任务是苏联科学家团队的发明成果。 2、1957年10月4日.苏联宣布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美国官员宣称,不仅因苏联首先成功地发射卫星感到震惊,而且对这颗卫星的体积之大感到惊讶,这颗卫星重83公斤,比美国准备在第二年初发射的卫星重8倍
中新社福州9月18日电 (郭超凯)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首席科学家吴岳良18日在福州表示,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已实施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第一步“太极一号”的基础上,中科院正按规划路线图启动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第二步“太极二号”双星计划。 当天,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在福建福州举行开幕式。吴岳良在会上做题为《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与“太极一号”卫星技术验证结果――“太极一号”迈出奠基性的第一步》的主旨报告
北京时间9月25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美国宇航局最年轻的月球探测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自2009年6月发射升空,开始执行探月任务以来,已经传回地球大量宝贵数据。下面是它已经获得的十个最酷的新发现。 最近几年研究人员获得的最大发现,是在月球上的陨石坑里和广大的平原上的冰及岩石里发现水
新华社上海5月23日电(记者李国利、陈曦)记者从23日在上海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了解到,我国计划今年下半年发射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2018年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是国际三大卫星导航学术会议之一。第八届年会以“定位,万物互联”为主题,通过举办高端论坛、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成果展和特色活动,全方位展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世界各大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成果
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时间2023年1月15日11时14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十四星”发射方式,成功将齐鲁二号/三号卫星及珞珈三号01星、吉林一号高分03D34星等14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3年1月15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62次飞行。 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时间2023年1月15日11时14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十四星”发射方式,成功将齐鲁二号/三号卫星及珞珈三号01星、吉林一号高分03D34星等14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央视新闻客户端4月20日消息,2019年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序幕。 这颗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二十颗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后,该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18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1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组网,这种包括三种不同类型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将有效增加亚太地区卫星可见数,为亚太地区提供更优质服务
9月7日消息,多家外媒报道称, 一名英国技术专家表示,他发现MH370残骸就在柬埔寨密林深处,可以通过谷歌地图观察。此消息已经发出,便引发了多方关注。同时有中国公司调动10颗卫星进行观察
卫星导航应用的蓬勃发展,始终伴随航天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核心供应商之一,目前在轨卫星已达39颗。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军4日在沪召开的第八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上介绍,从2017年底开始,北斗三号系统建设进入了超高密度发射
中新社福州9月18日电 (郭超凯)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首席科学家吴岳良18日在福州表示,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已实施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第一步“太极一号”的基础上,中科院正按规划路线图启动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第二步“太极二号”双星计划。 当天,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在福建福州举行开幕式。吴岳良在会上做题为《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与“太极一号”卫星技术验证结果――“太极一号”迈出奠基性的第一步》的主旨报告
北京时间12日19:04,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练习13号通讯卫星点火发射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约10分钟后,西苑与远方数千里之遥6号,我们发现在赤道附近首次成功俘获目标,护航火箭飞行,为第十三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是远望舰队在新的一年里的第一次任务。首战是胜利,新的年度监控任务取得了完美的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