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卫星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建恒10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航天进入高速发展期,“十二五”期间,每年将完成20次左右宇航发射任务。 据了解,2011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进行了19次宇航飞行,发射了19颗卫星、1个目标飞行器、1艘神舟飞船。相比俄罗斯全年36次、美国18次的航天发射次数,我国航天发射次数再创新高,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近日,数十位国内空间科学领域专家齐聚广州,研讨教育部空间科学中长期和“十四五”规划前沿课题。 会上,我国自主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天琴计划备受关注,其正在推进的“天琴二号”卫星项目,将上天验证多项空间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其中也包括下一代重力卫星关键技术。 中山大学天琴中心教授叶贤基在会上介绍了“天琴二号”技术试验卫星的进展情况
据新华社报道,6月25日02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 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会带动车轮转动。但当导体在磁场中移动时,根据物理定律导体上会出现反向作用力,即反电动势
中国和欧洲航天局合作进行的“双星”计划使用两颗飞行器来研究地球磁气圈,它们与欧洲航天局的4颗“星簇”探测卫星协同工作,并且它们从开始就是同步的,所以这6颗卫星能够同时对近地空间的同一区域进行研究。在中国,这两颗卫星被称作“探测1号”和“探测2号”。 发射日期:2003年12月29日(探测1号),2004年7月25日(探测2号) 首次轨道发射:2003年12月29日(探测1号),2004年7月25日(探测2号) 发射地点:探测1号(中国西昌),探测2号(中国太原) 这两颗鼓形的卫星是旋转稳定的,旋转速度为15转/分
卫星导航应用的蓬勃发展,始终伴随航天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核心供应商之一,目前在轨卫星已达39颗。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军4日在沪召开的第八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上介绍,从2017年底开始,北斗三号系统建设进入了超高密度发射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袁为民近日介绍,中国计划于2023年底发射一颗新的X射线天文卫星——爱因斯坦探针。这颗卫星的核心科学目标是发现宇宙中的X射线暂现和剧变天体,监测已知天体的活动性。 2023年3月16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据新华社报道,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袁为民在近期召开的第35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上介绍,该卫星项目已进入正样的最后研制阶段
2023年1月15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遥七十一运载火箭以“一箭14星”方式成功发射升空14颗卫星。其中,有一颗名为“日照三号”(TZ2D)的卫星来自日照。 “日照三号”卫星(TZ2D)是天勰力(山东)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致力打造的软件定义卫星共享星座的首发星,卫星轨道高度500km,重量25kg,设计寿命3年,精度1.4米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9月15日讯(记者 梁丹 通讯员 郭雨菲)9月15日,我国首个由互联网公司(哔哩哔哩,简称B站)定制、用于科普传播的视频遥感卫星——“哔哩哔哩视频卫星” 成功升空。该卫星由中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发射,随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此前,B站曾向用户和“哔哩哔哩美丽小学”的学生征集弹幕留言,内容涉及宇宙起源和未来、外星人、地球保护、星际旅行等
在刚刚过去的12月20日,中国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将9颗卫星送入太空。然而这一次不寻常的发射,只是中国航天“超级2019”的一个小小注脚。 截至目前,中国今年已实施33次航天发射,如果再算上拟在本月底择机发射的长征五号遥三火箭,那么2019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将达34次,有望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年度航天发射次数最多的国家
新华社符拉迪沃斯托克3月13日电(记者陈畅)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13日在官网发布消息说,搭载“质子-M”运载火箭的中继卫星“射线-5X”于莫斯科时间13日凌晨2时13分(北京时间7时13分)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并已进入预定轨道。 俄罗斯多功能“射线”中继卫星系统于2015年12月投入使用,除了当日升空的“射线-5X”,还有3颗卫星在轨运行,包括“射线-5A”“射线-5B”和“射线-5C”。这3颗卫星分别发射于2011年、2012年和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