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12月20日,中国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将9颗卫星送入太空。然而这一次不寻常的发射,只是中国航天“超级2019”的一个小小注脚。
截至目前,中国今年已实施33次航天发射,如果再算上拟在本月底择机发射的长征五号遥三火箭,那么2019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将达34次,有望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年度航天发射次数最多的国家。
数量取胜的背后,是航天质量的提升。2019年,中国航天人交出的成绩单格外耀眼。
新年伊始,嫦娥四号探测器便为中国航天献上“开门红”。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业内专家称,“这是嫦娥四号的一小步、人类探月的一大步”。
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介绍称,嫦娥四号近期荣获英国皇家航空学会2019年度团队金奖、国际月球村协会优秀探月任务奖等大奖,这是国际同行对中国航天的认可。
与嫦娥四号探测器一同登陆月背的“玉兔二号”月球车也“不甘人后”。前不久,“玉兔二号”刚打破一项尘封49年之久的世界纪录,成为人类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此前该纪录由苏联的“月球车一号”保持。
嫦娥四号、北斗卫星、高分卫星这些航天器能接连创造佳绩,离不开中国运载火箭的保驾护航。2019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继续其高光表现,总发射次数突破300大关。这其中,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次数突破100次,成为中国首个发射次数突破100次的单一系列运载火箭。
值得一提的是,6月5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实施中国航天首次海上发射,填补了中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中国航天的发射任务越来越多,首次海上发射可以说是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射方式。”吴艳华说。
“国家队”高歌猛进的同时,民营航天的发展势头也不容小觑。7月25日,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多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成功入轨零的突破。
7月19日,在轨运行1036天的“天宫二号”完成历史使命,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12月20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成功发射,这是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的第6颗卫星。巴西科技创新与通信部部长马科斯·彭特斯盛赞道:“这一合作项目是‘南南合作的成功样本’,具有未来眼光。”
此外,中国还在嫦娥四号任务中与德国、荷兰、瑞典、沙特、俄罗斯、阿根廷等国开展国际合作,发布嫦娥六号和小行星探测任务合作机遇公告,并于近期宣布将高分一号、六号卫星16米分辨率光学数据对全球开放共享。中国航天正以更开放的姿态,与国际同行精诚合作、共享空间技术成果。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从近地到探月,一颗颗卫星翱翔九天,一项项纪录被成功打破,2019年中国航天亮点颇多、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