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学士,心理学硕士,博士,临床心理学博士后(中科院、哈佛医学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CBT)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 北师大“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创始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副主任(2007-2017);中国第一批注册督导师、创伤治疗师,美国贝克研究所CBT国际顾问委员会,国际认知治疗学院Fellow以及认证CBT治疗师
杨国枢先生早期调查了一般大学生和侨生成就需求。在1970年代的个人现代性研究计划中,发现成就动机和现代性呈正相关,之后又再继续探究国中生和大学生成就动机,在提倡心理学本土化之后,建构了华人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理论。在1970年代中,杨国枢与郑伯埙和黄光国先后探究工作士气、领导方式和工人人格特质等因素
主讲人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社会与组织心理学博士后。担任亚洲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管理心理学专委会理事、司法心理学专委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经济心理学专委会理事。主持多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以及北京市自科基金项目
最新研究发现,人体基因决定儿童的行为习性,影响他们的社交际遇,部分行为问题更容易令他们招致同侪欺凌。研究由拉瓦勒大学(Universite Laval)心理学系进行,报告发表于《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学术期刊。内容指人体基因能够决定儿童的行为习性,因而影响他们的社交际遇,而拥有攻击性、冲动及过度活跃等行为特征的儿童,往往容易遭受同侪排斥或加害,间接导致校园欺凌问题
华南师大心理学科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1985年正式成立心理学系,2012年成立心理学院。 回首过往,数代心理学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用知识与心血浇灌了桃李芬芳,引领莘莘学子接力前行,谱写出华南师大心理学科的华彩篇章。 立足当下,我们始终坚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办学与服务宗旨;传扬“爱国、拼搏、严谨、创新、合作”的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的精神与理念
武汉大学心理学系成立于2005年5月,同年9月第一批基础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进校。心理学系的前身是武汉大学哲学系心理学教研室,建立于1978年。武汉大学心理学的渊源还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武汉大学教育哲学系就有从海外留学归来的程乃颐教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等在此工作,开设了多门心理学课程
心理学研究发现,“共情”是沟通的灵魂。两个有着不同天性、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的人,如何能够摆脱个人局限,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平等交流?全靠共情! 我们想做到更好地与人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共情”。心理咨询师古宫升指出,会共情的人都有一些共性,例如懂得给予,懂得示弱,坦诚自己的缺点,倾听别人,等等
本中心由辅导及心理学系教授和辅导心理学家主理,透过提供各类专业的辅导及培训服务,包括心理辅导、学校辅导、家庭辅导、职业及生涯辅导、心理评估、各类培训、讲座、课程以及临床督导服务,提倡身心和谐的辅导理念。 香港树仁大学辅导暨研究中心(CRC),旨在支援与辅导心理学有关的训练、专业发展和研究工作。我们相信辅导有助人们调整人生经历中的种种挑战,是一个有价值的过程
苏州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于教育学院和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学院的前身为江苏师范学院(前身为东吴大学、苏南文教学院等)教育系,1982年改称苏州大学教育科学教研部,1999年组建教育学院。2008年建教育科学研究院,挂靠教育学院
生理心理学在所有的心理学门里是最为容易“被看见”的学门。中山医学大学心理学系何应瑞教授致力推动生理心理学的教学、实作与应用。 虽然所有的心理现象(例如:情绪、学习、记忆、认知、人格等)都是大脑功能的展现,但是上述心理现象并不容易观察或测量,甚至有时候连当事人自己都不清楚,例如现在是不安、焦虑、害怕还是忧伤,更别说出现失智症或思觉失调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