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枢先生早期调查了一般大学生和侨生成就需求。在1970年代的个人现代性研究计划中,发现成就动机和现代性呈正相关,之后又再继续探究国中生和大学生成就动机,在提倡心理学本土化之后,建构了华人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理论。在1970年代中,杨国枢与郑伯埙和黄光国先后探究工作士气、领导方式和工人人格特质等因素。在积极推动本土化学术研究中,先生呼吁管理要本土化,要考量华人特有的社会心理因素,尤其是华人的关系取向。到1990年探究儒家伦理和组织行为的关系。

一生致力学术研究、倡导政治社会改革与民主化。曾任教台大、香港中文大学、佛光及中原大学心理学系,担任生命线协会、心理学会、心理卫生学会、亚洲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央研究院副院长。199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2003年担任教育部国家讲座主持人。先生曾主编《大学杂志》,参与国民党与党外公政会协商,创立澄社、担任大学改革协会理事长、行政院教育改革咨询委员兼教育理念与目标组召集人。

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及社会所研究员、社会所所长、台大社会系教授、澄社社长、报社主笔、民间司改会董事长、公视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