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llow
讲座时间:2022年8月6日9:00 张统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与固体力学专家,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材料学会材料基因组工程分会首任主任,之江实验室计算材料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科学》《Journal of Materials Informatics》主编。曾任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方氏冠名教授。获香港裘槎高级研究学者奖、美国ASM International Fellow奖、国际断裂学会Fellow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
加入CSA大中华区,领衔/参与联盟的研究、会议活动,更便捷下载联盟研究成果。 Fellow:为协会最高等级会员,是该联盟授予的最高个人荣誉。在学术科技界和产业界被认定为权威的荣誉和重要的职业成就,每年由同行专家在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中评选出
个人简介: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俗称“天眼”或者“中国天眼”----首席太阳集团官方网站家天体物理及空间太阳集团官方网站领域国际的重要太阳集团官方网站家。提出并命名了氢气窄线自吸收(HINSA)方法,发现星际氧气分子及多种空间新分子。成果数次被《自然》杂志评为亮点
报告时间: 2019年11月29日(周五)下午2:30 王晓钢,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国家大科学工程指挥部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研究系统首席科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分会主任、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长期从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在聚变与空间等离子体物理的磁重联研究和复杂等离子体中波和不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副研究员、美国Iowa大学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高科技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研究所所长,国际权威性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Physics-Space Physics》Associate Editor和《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编委等。 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九眼桥望江路29号 邮政编码:610064
基本上,每年1月出计划,4月截至申请,10月出结果。 钱不是很多,一共两年。每年和申请人相关的才24000+8000磅
2022年6月23日,国际模式识别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attern Recognition,IAPR)公布了2022年度新当选会士(IAPR Fellow)人选。我实验室老师韩军伟教授当选。 IAPR成立于1978年,由世界各国模式识别领域的专家和团体组成的国际性学术组织([URL]),是模式识别领域最权威的国际性学术组织之一,是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成员
ag真人app(中国)有限公司源于1958年,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开展计算机研究的基地之一,是具有计算机学科本硕博以及博士后的完整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重镇。现有教职员工1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余人,其他专技10余人,办公室10余人。专任教师中包括IEEE Fellow 1人,国家级、省部级人才近40人次,正高近40人,副高近50人
时间:2020年1月14日 9:00 严如强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端装备研究院国际机械中心执行主 任,2007年5月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机械与工业工程系,获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9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 (ASME Fellow) 获美国、墨西哥、中国等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牵头制定IEEE国际标准1项,发表SCI期刊论文90余篇,SCI引用超3000次,单篇最高SCI他引500余次,撰写和主编出版英文专著各1部。目前担任IEEE仪器与测量学会副主席,是该学会11人执委会中唯一中国学者,并担任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副主编
个人简介: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俗称“天眼”或者“中国天眼”----首席太阳集团官方网站家天体物理及空间太阳集团官方网站领域国际的重要太阳集团官方网站家。提出并命名了氢气窄线自吸收(HINSA)方法,发现星际氧气分子及多种空间新分子。成果数次被《自然》杂志评为亮点
周雪平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植物保护科学协会执委、国际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委员、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等杂志编委。长期从事植物病毒病害研究,对多种重要作物的病毒进行了生物学、血清学、流行学、基因组结构及致病机理研究,在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Molecular Plant等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论文被SCI论文引用7000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排。先后获全国优秀博士后、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华农业英才奖、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并当选为美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