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奖
林君,中国工程院院士,勘探地球物理与探测装备专家。1982年1月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应用地球物理专业,1988年获硕士学位。现任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
本课程首先阐述了知识产权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然后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与科技革命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出了如何优化知识产权制度以迎接新的科技革命,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基本思考。 首先,以欧美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报告以及对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研究为依据,阐述了知识产权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正在由技术知识让位于体现了市场经济机制认可的创新技术知识,世界经济增长正在进入“资源驱动—资本驱动—技术驱动—知识产权驱动”的模式,知识产权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2022年6月2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赣府字〔2022〕37号)发布,公布了2021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的获奖名单。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提名的2项成果获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分别为数计学院臧爱彬教授、博士和理工学院谢芳教授、博士,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获提名的1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获奖项目如下: 一、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 此次获奖是近10年来首次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省科学技术奖
报告时间:2023年3月8日上午8:30 谢广明,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智能仿生机器人、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应用、仿生集群协作、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等。主持包括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张双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天文台空间科学部首席科学家,研究领域为黑洞、中子星、宇宙学和空间天文。担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伽马暴偏振实验、“慧眼”天文卫星以及若干大型国际合作空间天文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入选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是科技部973项目“黑洞以及其它致密天体物理的研究”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院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组织变革与创新;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公共组织理论;科技政策与管理;战略领导与战略管理;公司治理。 朱巍,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兼任多个社会职务: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互联网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电子数据研究院电子数据法律与政策专家组委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创新协同中心专家、北京互联网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媒体特约评论员,执业律师
日前获悉,2017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揭晓,我公司作为合作单位与石家庄铁道大学联合申报的“尾矿库安全分析与灾变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了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此研究成果经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成果鉴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尾矿库溃坝模型试验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研究项目针对尾矿库堆积坝和水库土石坝不同的特点,提出了尾矿库渗流场三维数值模型构建方法和渗流计算的间接化引法,大大提高了尾矿库渗流计算的精度;在动力分析中,充分考虑了尾矿库自身特性,提出了“液化和永久变形相结合的判别准则”,抓住了尾矿库动力稳定的本质,该判别方法与土石坝的不同在于其液化性。 我公司与石家庄铁道大学在河北钢铁集团滦县司家营铁矿有限公司第二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宁城县宏大矿业有限公司1#尾矿库现状坝体稳定性分析及岩土工程勘察等岩土工程勘察项目中进行了联合研究及合作,并有多个工程基于此项研究获得了优秀工程勘察奖
刘咏,男,江西莲花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长期从事粉末冶金新材料新技术研究,研发了多种关键材料。发明了多种梯度结构硬质合金制备技术;创新了粉末冶金难加工材料的热变形理论研究;发明多种钛合金成形加工技术;揭示了先进结构材料中微结构的演化机制
植物遗传育种学家 男,1941年8月生,福建龙岩人。1959年毕业于福建省龙岩农业学校。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校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科技创新成效显著。201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是迄今为止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唯一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6~2020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含)41项,其中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七项、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项、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两项、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