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养
祷告使圣徒领受负担,有分于基督奇妙的牧养,并以牧养的路来传扬福音、复兴召会(约二一15~17)。 约二一15-17—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么?彼得对祂说,主阿,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𫗪养我的小羊
2019 华神推广教育:回顾那披荆斩棘的起始年代《华神院讯》2019年一月第579期。 2018 回应时代需要,华神成立道学硕士科教牧辅导组《华神院讯》2018年十一月第577期。 2018 一句累代传世的提醒:信徒所需最低限度的知识《华神院讯》2018年四月第570期
传道人面对怎样宣讲及撰写一篇讲章会有不同抉择 – 演译或归纳,强调大纲要点抑或故事见证,重情或说理等。本科将探讨九种不同讲道进路,帮助传道人认识更多讲道法,了解最新讲道的趋势,从而更有创意及有效的宣讲神的话语。课堂内亦会分析不同类型的讲道及讲章,从不同前辈中学习,集思广益,以收互动研讨之效,借此帮助传道人找出一条或多条适合自己及牧养群体的讲道进路
保罗在9:11节教导传道人接受信徒的奉献是合理的,并教导信徒在奉献的时候,要顾到传道人的生活需要,而传道人要按神的心意来使用信徒的奉献。 12节第4个理由:保罗指出,哥林多教会既然供应曾牧养他们的传道人如彼得、亚波罗等(林前1:12),而他是哥林多教会的创始者,也应当享有这权利,但保罗却没有享用这权利,而是自己一边织帐棚,一边为主传福音。保罗不愿初信者以为他是靠传福音养生,因而影响了他传福音的真意
思Talk:“信与不信不谈恋爱”是帮助还是阻碍人对信仰的持守? 即使近年已不少学者解释林后六14“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指的不是婚姻,但这句话彷如魔咒般存在不少上一代教牧、长执和信徒的血液之内,一些宗派、堂会甚至已将之写在纪律手册,成为“明文规定”的法则。不少年青信徒,也以为这项坚持是信仰的核心价值。 然而,也有不少信徒,已发现这并非真理,然而面对堂会规则与教圣经教导不同,不少人自己内心挣扎,受到教会指控,面对别人歧视,继而受伤,离开教会……这些故事至今依然多不胜数
1. 性别分布方面(男42%,女58%),华人教会基本上仍然是所谓阴盛阳衰。过去亦有不少人探讨过这个现象,例如其中一种讲法是:华人教会的讲台信息,普遍倾向感性,较容易吸引女性,却较难让男性产生共鸣。 2. 年龄分布方面,二十岁后是一个人数下跌的关口,二十五岁后人数再下跌,四十岁后人数稍为上升,但六十岁后又再急跌
香港的贫穷问题已讨论多时,学者和社会提出的解决方法包括:改善福利及退休保障政策,遏止楼价大幅上升,增加基层就业计划等等,而教会对贫穷问题的介入,最为普遍的方式是慈惠服务。教会向来有“施比受更为有福”的精神,而且有庞大的中产阶层,动员力也高,较为有优势发展慈惠服务。但根据教内关怀贫穷的团体的经验,向信徒募捐其实不易,无论是教会或个人家庭都有财务压力,当自身的需要凌驾于别人的需要之上,“施比受更为有福”就只会是崇高的理念
神是历史的主,也是教会的主。分为上、下两册的《教会历史精览》,主要是带领大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寻索神的足迹,思想神的作为,经历神的实在,学习忠心跟随神,建立合主心意的教会。《哥林多前书》则为今天的教会把脉,透过保罗以真理处方的灵丹妙药,协助教会治理奇难杂症,和面对教会的困难和挑战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基督徒是否需要到50岁才知道自己的召命(Vocation)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召命(Vocation)是什么意思?基督徒的召命观有三个层次:个人召命,基督徒召命,人类的召命。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人召命也是独特的。究竟我如何发现自己的个人召命呢?首先是圣灵的感动,令你特别对某些事奉有不能放下的心
感谢上帝,让我有幸在堂会承担起牧职的事奉超过卅五年了。每当回想此事,心中总禁不住会涌出强烈的“喜乐”、“喜乐”、“再喜乐”感受来。诚如新约圣经约翰福音21章15至17节所指,投身喂养主的小羊这一项服侍,乃是对主耶稣直接作出爱之回应的具体表达啊!对于作为牧师的,能够透过这方面的实践回报救主的深恩厚爱,怎可能不是一件值得大大喜乐的事情呢? 再者,当在堂会的牧养场景中;有幸看见圣灵如何帮助了一些本来愁眉苦脸的人们,因为得享救恩的欢乐和盼望,变得脸露笑容的场面,这一份美好的体会真是花上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换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