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ia
近三年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后面上一等资助、中国博后特别资助、江苏“双创人才”等纵向项目共11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了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11”学科引智计划和教育部创新团队等项目。 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共40篇,sci论文20篇(含中科院1区论文3篇,jcr 1区论文8篇),影响因子总和达40,他引次数达100,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论文被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if=31),acta materialia(if=5.0),corrosion science(if=5.1)等期刊多次引用;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2项。主要讲授本科生课程《汽车材料》,《新能源汽车车身轻量化结构与轻质材料》;硕士课程《汽车结构力学》,《汽车轻量化综合实验课》;博士生课程《汽车轻量化技术进展》
何骏阳,男,1988年8月出生,2010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师从吕昭平教授;2017-2019年博士后工作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钢铁研究所;现就职于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讲师。主要的研究方向为:高熵合金及新型Ni/Co基高温合金的合金化设计、组织性能调控、服役行为分析等。擅长基于耦合三维原子探针(APT)/电子显微镜(EM)的原子尺度缺陷表征分析
6月29日,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Alex A. Volinsky教授来我院做学术交流。下午3点整在工科楼1111做了一场题目为“Ductile Substrate Cracking Induced by Brittle Film Fracture”的学术报告。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200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理论物理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晋升高级工程师,2012年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2018年晋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新型纳米复合介电材料及储能器件、微波介质陶瓷以及热防护涂层等相关研究
顾及,男,1992年2月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2年6月、2015年6月分别获中南大学材料化学学士学位及材料工程硕士学位,2019年5月获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梯度结构材料及高熵合金的制备、加工与表征及其力学行为,变形机制及结构性能的关系
贾延琳,男,1982年出生,工学博士,中南大学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热处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材料类专业认证专家,材料类专业认证委员会秘书处成员。主要从事高性能有色金属和难熔金属的制备工艺、精细微观结构表征、相变晶体学、强化机制和相变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