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scale
英语缩略词“CNST”经常作为“The Center for Nanosca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缩写来使用,中文表示:“纳米科技中心”。本文将详细介绍英语缩写词CNST所代表英文单词,其对应的中文拼音、详细解释以及在英语中的流行度。此外,还有关于缩略词CNST的分类、应用领域及相关应用示例等
代坤,男,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四川大学读本科,2005-2010年四川大学读博士(硕博连读,导师李忠明教授),2008-201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Yunfeng Lu(卢云峰)教授课题组国家公派留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获郑州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郑州大学首届“青年拔尖人才”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八周学术活动安排(钱诗智) 发布者:资源与环境工程发布时间:2019-10-18浏览次数:12 1、钱诗智(Shizhi Qian)博士,1976年生,2004年博士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现为欧道明大学(Old Dominion University)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流体器件设计制造。已在Nano Letters Nano Energy Nanoscale Analytical Chemistry Lab on a Chip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60余篇发表在中科院SCI分区TOP期刊上,所发表论文被引用超过4400次,担任Scientific Repor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aterials Nanotechnology and Nanomedicine杂志的编委和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ing副主编。主持或参与项目21项,经费逾$1800000
袁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委员,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Nature集团《Scientific Reports》编委。1994年获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此后在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生物和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先后在香港浸会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DNA芯片的研究;1999年至今在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及在研的国家及部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在国际重要刊物(如《Anal. Chem.》、《Chem.-Eur. J》、《Chem. Commun.》、《J. Org. Chem.》、《Andv. Funct. Mater.》、《Biomaterials》、《Small》、《J. Mater. Chem. A》、《Nanoscale》、《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Biosens. Bioelectron.》等)上发表了SCI 收录论文4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0的文章170余篇,个人H因子44
刘伟,博士,济南大学新秀岗。2011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6年9月开始在济南大学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报告人简介:朱满洲,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杂化材料结构与功能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化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杂志Nanoscale和Nanoscale Advances副主编(2020-)